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42)

(2009-03-29 13:39:20)
标签:

随感

杂记

顺风

构词法

口语

杂谈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42)

文/顺风

    ——人类的既有科学体系和其特定的语言文字体系密切相关,形成科学门类结构之原因在于记录以及区分“文明成果”;

    ——不妨想象一下在只有“声波”而没有“光”的世界里,“音乐语言”所将呈现出的另外一种面目,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科学大厦又如何;

    ——即使目前人类还没有实现全息化现场再现的能力,再好的描述也不如重播现场;

    ——听觉再现需要的是声音模仿,视觉再现需要的是影像模仿,但现在人类对前者采用了口头化的视觉语言,对后者采用了书面化的抽象语言,都与真实距离遥远,这也难怪,因为人类毕竟不是录音机和录象机;

    ——26个字母组成的英文语言体系在“复杂”的未来只有使字词越来越长,如果英文字母再多些则另当别论;

    ——也可以说,计算机的数字语言是只有两个字母的语言,但这里的字词再长也难不倒电子的运动;

    ——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比如过分复杂的语言虽然有较高的表达效率但是往往难于学习;

    ——从基本词根到全部语汇,类似于计算机运行机制中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的转变,而我们使用语言时的状态则类似于程序员对计算机编程;

    ——计算机语言是最“扁平”的语言,其中几乎没有“单词”的概念,这恰恰导致了无穷的“单词”;

    ——“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更加“扁平”,“汉语”比“英语”更加“扁平”,意思是说前者更加“难学好用”;

    ——“汉语”由“词”到“句”和“段”的操作比“英语”更加简单,比如汉语词汇总数约为800万个,而英语单词总数约17万个,前者的构词法要复杂得多,但前者的庞大语言体系似乎更适合让计算机使用;

    ——“文字”的出现是为了让“口语”可视化,“构词法”则服务于人类对语言的运用,以让这一过程更加简易;

    ——原始时代的人们从生存中学会口语甚至创造口语,现代人们却不得不从课堂开始学习口语并逐步丧失了那种原始的创造力;

    ——“口语创造力”的丧失加剧了人类“感知能力”的退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