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30)

(2009-03-21 15:17:50)
标签:

随感

杂记

顺风

视野

出版部门

杂谈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30)

文/顺风

 

    ——互联网造成“文本”的泛滥,这使得“传记”文学走向没落;

    ——“博客”其实就是未来的出版形式,只是现代人和出版部门对此点都还认识不足;

    ——大集中的“印刷工厂”模式之所以将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互联网和个人化的现代办公系统让“印刷”无处不在;

    ——“电视”是一种吸纳社会噪音的机制;

    ——人类在以前将“思维”印刷在纸上,现在开始将“思维”印刷在网上,再望未来看则是将思维直接“印刷”进别人的脑海里;

    ——“电视”开启了我们的“第二人生”;

    ——“电视”将大量信息向观众的耳朵和眼睛发射,同时形成了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压力;

    ——“电视”将“戏剧”搬进千家万户,让逼真的一幕幕“喜剧”和“悲剧”随时随处可见;

    ——“电视”造成一种摈弃平庸的视觉艺术,在“电视”世界的舞台戏中只允许少数与众不同的人上台;

    ——“电视”的稀缺性不在于频道,而竟是由人类的睡眠习惯所决定的;

    ——“电视世界”相对现实世界最大的好处是有一个“开关”;

    ——我们总是用“开关”来表达对“电视”的厌倦;

    ——开着“电视”入睡的人并不是贪得无厌之徒,恰恰相反他们是世界上最慷慨的精神分享者;

    ——“电视”第一次提醒人类“地球还只是个封闭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