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16)
文/顺风
——也许人类以外一切“存在物”都具备某种技术性质,他们本质上都是人类的有存在理由的外部技术形态;
——怀旧即创新;
——图文影象复制技术的出现让世界在诸多层面重叠化,并导致了更多的抽象范畴的诞生;
——是图文影象复制技术开启了对一切人生进行复制的权力平等时代;
——图文影象复制技术使媒介成为一种批判的力量,并带来了一个批判思维的世界;
——相对于摄影相片的相素的可连续性,电影胶片的机械运动背后隐藏着一种非连续的、对世界进行催眠化的分割展示的思想企图,这里有着某种技术的无奈和失落;
——照片的出现创造了无数完整的新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思维对象,而且这些主观的思维任务完全是从天而降、人为制造出来,并基本与自然无关;
——媒介的“进步”很可能带来新诞生的世界图景,进而训练人类产生新的“进步”;
——新媒体技术使得旅行更加有趣,或者也可以换句话说,这“使得人生更加有趣”了;
——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决定了不同媒介之间的本质区别,比如相对于电影通过连续跳跃滚动播放的相片来说,互联网通过比特、电报通过摩尔斯码、数字电话通过数据包等等,这些都隶属于电子媒介范畴;
——相比可视沟通,或许通过类似电话这样的技术实现互相看不见的沟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魅力;
——电话强调了“私人空间”的社会印象,这在部落社会不可想象;
——电话作为媒介具有某种过渡性,在“过渡期”的意义上看,“电话”更象一个人类的益智游戏工具,只知道去排除所有形象和直观的沟通方式的威胁;
——电影实际上是文字阅读方式的一种新时代的表现形态,电影和书本区别并不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