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如何应对网络运用的同质化趋势
文/顺风
从空间、SNS到IM、电子商务,网络运用的同质化越演越烈,其中蕴涵什么样的启示?“网络运用的同质化越演越烈”指的是一些典型网络创新走向普及和流行的时间大大缩短,在要求创新者采取某种自我保护措施,规避被迅速跟进模仿的风险。总的思路无非两条:一是要从创新结构自身设置门槛,比如客户、行业、知识、资金、技术等方面;二是从创新结构之外寻找门槛,这是最具启发性的思路,毫不夸张地说由此可以引领思考者更接近互联网未来竞争的图景。
迅速的同质化反映了目前创新结构中的“运用和功能创新”被模仿和借鉴的频率、速度都在提升,其影响因素有三:一是社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普遍提升,二是在技术、平台、经济、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支持普遍提升,三是用户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普遍提升。
既然同质化可能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那为什么这又确实成了当前互联网领域的一大趋势呢?难道是互联网错了吗?问题应该还是出在创新本身。创新的侧重点如果没有脱离传统的互联网认识基础,在其之上所派生的一切新功能、运用都只有接受前文所述的三大影响因素的影响。
应该说,当前的“创新迅速同质化”反映了一种短期认识的趋同性,反映了表面性创新在社会层面的一种必然反应;如果立足长远展开深远的战略创新,则在此指引下的创新来自相对较远的未来,那是在大众还看不懂的时候采取的创新动作,则在主观上自然会大大减少被模仿的程度,当然在客观上也因为其创新的预设外部环境基础的未来性而具备更高的准入门槛。比如,当各大门户的内容基本一致时,个性化的内容网站因为向“内容”或多或少地引入了某种社会关系和商务价值而更有可能脱颖而出,这也提出了一个SNS网站与内容网站之间打通边界的全息创新课题,但需要具备一种强大的反向思维。
防止“创新迅速同质化”的另外一条途径是社会路径,就是通过重大的战略理论创新改变既有的表层创新基础,进而引发出系统性的创新风暴,则创新的多样化、暴发力、丰富度就可解决“模仿症”。事实上,“创新模仿者”从大网站扩散到中小网站乃至个人站长既反映了外部技术平台的大众化和社会化趋势,也反映了一种创新思维的匮乏,对此需要的是一些具有系统指导性的理论创新。
全息理论是对未来互联网进行全面思考的结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已经探索出囊括包括IM、电子商务、内容门户、RSS、SN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在内的互联网运用的系统创新方案,系统的全息创新实践将提供有效防止模仿者的具体案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