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长尾”革命——正在发生的未来》内容提要
笔者所著《“长尾”革命——正在发生的未来》一书共25万字,是一部基于“二八现象”与“长尾效应”的比较研究的信息经济学和未来学著作。本书从现象、市场、价格、生产、消费、经济、社会、管理、个人化、社会化、创新、知识和信息机制、全息等领域,对
“长尾经济”、“长尾现象”和“长尾效应”所蕴涵的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
本书的主要观点:因为知识和信息机制不完善,传统经济中形成的一种“二八”现象——比如20%的消费者贡献了80%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长尾”现象所替代,后者主要指在以互联网、现代物流配送、自动化生产等现代化知识型生产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对传统经济中的非主流部分的激活撬动的杠杆作用和价值的再发掘,我们身边正在发生一场深远而现实的“长尾革命”,其作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已经在《长尾革命》一书中初步得到了系统的阐述,而本书则试图从更加深远和广泛的背景出发,探索《长尾革命》中所提及的以及笔者所发现的诸如电子商务、在线协同、全球性的外包协作、web2.0、生产消费的融合、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所支持的现代物流以及生产计划等等在内的大量“长尾事实”。
笔者在本书中从基本现象、经济和社会、价格生产消费、管理、创新、个人化和社会化、新知识和信息机制、全息理论、新政治经济学构想等十大方面系统阐述了一系列来自“长尾”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本书的主要观点举例:知识和信息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传统经济中的生产和消费的不理性,传统商业力量一大众传播的结合加剧了这种不理想,共同构成了生产的盲目性和商业力量对消费者的操纵诱导;知识和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还导致了主流消费关系与非主流消费关系的巨大落差以及对立,导致了传统经济中生产与消费的对抗和矛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知识和信息机制是新的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长尾”革命,提升了经济的社会性、联系性、空间弹性和间接性,推动着数字化、个性化和知识化经济的全面繁荣;通过对“长尾”现象的分析可以揭示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在生产、消费、价格形成、时尚、信用、文化、管理尤其是精神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管理正在向着自组织、自我管理、无差别管理、民主市场的社会化管理、弹性管理、社会化的数据管理等方面转型;在新经济的大潮之中,个人的地位全面上升,个人化和社会化共同构成两大核心历史潮流,从根本上反映着人类的全面进步;知识机制的发育将改变人类的知识能力,并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进化进程;等等。
本书的定位:中国本土有史以来最具冲击力和思想力的一本未来学著作,代表了中国本土创新思想的一颗明珠。本书同时涉足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创新学、政治学、新经济、传播学、知识学等诸多交叉学科,以理论和现象结合的方式深刻地揭示“长尾”革命的成因、作用、机制、影响、应对措施,描绘了即将由“长尾”革命所带来的一幅震撼人心的未来图景。
本书读者的定位:
所有面向未来的企业家、商业人士和战略决策者不可不读的一本战略书;
所有致力于创新研究和实践的探索者和进取者不可不读的一本创新书;
所有有志于深入涉足长尾现象、新经济、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互联网发展、新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门类并力求有所突破的研究者们不可不读的一本学术书;
所有准备从“长尾”革命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竞争者们不可不读的一本行动参考书;
所有热烈拥抱未来、感受时代脉搏和最新变革的时代先驱所不可不读的一本启发书。
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相关现象和效应的分析思考,对“二八现象”与“长尾效应”各自的成因、消费关系背景、融合互补的相互关系、经济的稀缺性、规模经济的新特征、“尾部”的机遇、渠道传播成本进行了探讨,对“长尾”的价值机制、五大背景、两大窍门、“长尾”曲线的远景、“长尾”的延伸、社会人群的凝聚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人的“长尾”效应、“第三方”的第三方服务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
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趋势,对经济的间接性、联系性、空间弹性、数字化、经济与社会的新关系以及个性化、知识身份与团队社会、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后人类时代的前景、先发优势、社会意识变迁等进行了探讨。
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价格、生产与消费的趋势,对价格失真、垄断、商业信用、社会化大生产、知识寡头、消费时尚、消费提前、精神消费、生产线文化、消费者身份认同、消费转换、流通渠道的真相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管理领域发生的精神化趋势,对诚信正直、精神管理、战略与精神管理、道德竞争、道德流、客观性等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管理的趋势,对自组织、自我管理、新等级体系、市场民主与管理民主、无差别管理、企业的真相、企业的永续生存、战略管理的真相、组织智能的真相、战略创新和管理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个人化与社会化的趋势,对“人”的上升、以人为本、管理的社会弹性、消除管理壁垒、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角色、社会化数据库、“主流”的变革、“知识和信息”差异、全球化与多元化、“社会化”的真相、管理的平等化与多向性等进行了探讨。
第七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创新与未来的趋势,对创新与未来、创新与“例外”、创新构成、创新来自未来、预见力、创新变革与管理、“创新夹缝”、未来趋势线、创新的真相、创新“实践性”等进行了探讨。
第八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知识和信息机制的趋势,对互联网根基、知识枢纽、劳动的有机构成、管理的知识属性、电子商务的真相、知识人的价值、“A”、“B”极知识、“B”极知识与搜索异化、知识是“资源之源”、知识“社会化”、三大知识鸿沟、两大知识管理路径、知识的三大差异性、非理性知识、知识的知识、“知识的知识”管理、随机知识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第九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全息的未来趋势,对全息联系、全息路径、全息关系、全息融合、技术大事件、全息民主等进行了探讨。
第十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一些新结论,对资本经济与全息经济、时间维度、机会成本、利润的功能、新危机、削减经济预算、资本的使命、顾客的意义、不可定价价值、资本与科技、全球性异化、体力劳动的替代、“资本—科技”机制、科技独立、人性的矛盾及其结构、“坏的生产力”、利润的真相、社会人群的经济结构、知识劳动与知识资本等进行了探讨。
本书描述了一些现实观念之间的冲突,揭示一些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忽视、但必然为下个世纪的人们熟视无睹视为惯例的认识。从“二八”和“长尾”现象的比较之中,可以发现一些“正在发生的未来”:比如大量的“自由职业者”,比如组织走向衰败,比如生产与消费的融合,比如信息渠道的崛起,比如非赢利组织的全面繁荣,比如政治的平民化,比如“头部”经济革命,比如个性化消费和小额交易时代的到来,比如经纪人的全民化——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趋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