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二八”现象·知识枢纽·“长尾”理论

(2007-07-29 21:30:55)
分类: 宏观经济
 

顺风:“二八”现象·知识枢纽·“长尾”理论

文/顺风

    知识在“长尾”现象中的作用是研究“长尾”现象的枢纽。一般很难将“知识”直接与诸如影碟、书籍以及其他百货的在线销售等具体的“长尾”现象联系起来,“长尾”让人们联想到首先不是“知识”,而是渠道、搜索、低复制成本、小额交易、个性化、自组织、民主管理、市场的社会化等等——但对这些因素的背后进行深入探索,就可以发现他们共同与“知识”所发生的联系。

    “二八”经济以大集中的货架、低文化的促销宣传员、大投入的大众广告、川流不息的消费者、现场结算、高速公路物流、高度集中的金字塔型的泰勒主义的组织结构和流水线文化等为特征,而“长尾”现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知识性,比如对互联网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性“知识工具”的依赖性利用,对员工知识构成以及道德品质的高要求标准,个性化的小额定制消费,在线交易和在线结算,分散而自组织的工作方式以及非主流消费关系的苏醒和崛起,等等。

    这些都揭示了“知识”与“长尾”的一些内在联系,具体包括:搜索造就的新知识机制;渠道的知识性;知识对复制成本的节约;小额交易中的知识构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自组织与知识化需要;民主管理的知识动力;市场的社会化与知识化的共生;知识型物流;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等等。

    “长尾”现象—“知识”—“互联网”,这三者之间以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历史上构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社会系统现象,“我思故我在”不再仅仅是哲学的意识范畴,而迅猛的进入了经济、管理、文化、意识、技术、科研、教育等所有人类实践领域,“知识”自人类之始就是人类存在之“根”——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是,人类一切实践中的知识构成都在空前提升,“长尾”现象则可以作为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某种典型范例。

    “知识”因为互联网而发生历史性的机制变革,并作用于经济,催生、激发和加剧了“长尾”现象,这是通过从微观的角度扭转个人的知识机制来实现的——从微观的“个人化”的知识机制变革到宏观的“社会化”的知识机制变革正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共同走向深入。

    近年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学习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发生知识的重要性,是因为在二十一世纪“知识”融入“人”的生命的事实被越来越清晰了。在过去的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知识”只是一个人的小小的局部,人的价值、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多的会被知识之外的血统、权力、财富以及某些反道德的成功品质等“非知识因素”甚至“反知识因素”所决定,而后者往往并不和“知识”发生直接、必然的联系,“知识”的价值被历史性的低估了——或者说有很大一部分“知识人群”的价值被历史性的低估了。

    而从现在开始,知识成为个人的全部价值核心,“尊重知识”不再仅仅是一种策略性的“文明”的认识,而直接上升为在伦理和利益两个角度都得其验证的基本的人类共识,“尊重知识”不仅意味着尊重“知识分子”,而是直接意味着对人的尊重——这是因为人类发现、承认并重视了“一切人类都是知识分子”的历史性趋势。以“人为本”就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经济中,人和知识是完全一体、统不可分的。

    试想每年从现代教育体系中有数百万各类学生走上社会,他们实实在在地以“知识分子”的身份提升了社会人群的知识构成。和若干年之前大为不同的是,那时的知识分子是人类的少数,这时的“非知识分子”就是人类的少数了——再望后,所有生存着的人类都必须在物质富余时代获得社会化的教育和知识赋予的权力,每个人作为知识载体的特征将更加清晰、更加影响到包括长尾现象在内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个领域。

    知识的大普及同时从“底层”——基础教育和“顶层”——社会教育两个角度发生,人类的整体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知识构成、知识质量、知识发现力等都因之而提升,在此背后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知识”在走向复杂、发生爆炸、产生风险的同时,也变得易于获取、传输、流通、分享和创新了。信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成为全新的强有力的“知识”载体,成为“知识”的社会性的“酵母”。

    “长尾”现象的平等、民主性在其“知识”特征中也得到鲜明的体现,比如行政管理性的知识分子与技术技能型的知识分子,在微软都被设置以特定的权力层次;比如“尾部”的个性化供应者——往往是一些在传统经济中被忽视和冷待的小手工者、尚未出名的独立制作人或艺人、自由职业者等——正在“定制经济”中如鱼得水,他们那部分知识的估值在上升;比如外包作为一种知识协同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这让人们几乎忘记了数百年前那些典型局面——同样以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宫廷贵族的手工艺人和职业官僚之间地位上就存在天壤之别,还有就是古代地位低下的的伶人在现代则摇身一变成为与政要平起平坐的明星,以及发明家受到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的回报,外包现象反映了知识的平等性,也反映了让具有相互联系性的所有“知识”构成实现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

    知识的大普及,在过去其核心力量和最大的功劳归诸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教育—知识—人”的逻辑链所指向的就是人类社会全部肌体和整体智能在新的水平的教育。事实表面,人类本身的进步和进化必须以“知识—教育—人”之链为枢纽,而“教育”或“学习”则是这一逻辑链的核心,知识时代的一切新趋势都根本性地由此而引发。

    个人知识机制的变迁影响了社会知识机制的变革,与其说“长尾”现象反映了“知识人群”的成长,不如说“长尾”现象所反映的恰恰是人类整体的成长,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会成为“知识人类”的同义词,每个“人”——在作为“社会人”之前——首先是“知识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