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评YouTube之父的“MySpace威胁微软”论
文/顺风
在2007年软件大会上,PayPal联合创始人、“YouTube之父”Max
Levchin称:“微软将来的劲敌是MySpace,而不是Google。”
Levchin认为,社交网络正在成为一种操作系统,通过控制用户信息来创建消费者社区。在未来几年内,社交网络将主导市场,就像微软在80和90年代垄断桌面市场一样。
Levchin的观点正确的认识到在未来互联网中的人的重要性,在技术和商业力量之外,人性和关于人的活动、关系的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能够左右和决定技术、商业竞争的结果。在有关人的一系列在线范畴中,用户信息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枢纽,谁掌握了宏观上的用户信息,谁就可以抗衡微软和Google。
微软的操作系统曾经获得一个绝妙的接触终端和掌握用户信息的机会,但是微软显然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发现这项工作的未来意义,而把过多精力花在扩张自身商业垄断优势和通过收购或打压方式跟进那些中小创新上面。
但是,即使微软利用视窗操作系统及时的致力于对于“人性”的“搜集和操作”,那也必须经历一种特定的博弈,那就是实现在用户隐私许可与用户受益之间的平衡。这对于纯粹技术主导的任何商业霸权而言,不仅在文化和传统上无法行动,而且在技术和程序上也存在很大的障碍——其中最严重的障碍恰恰直接和微软本身的强大垄断性相关,正是因为单一而集中的垄断模式造就了微软过去数十年来的辉煌,那么他又如何能接受这样一种埋葬过去来赌博未来的大冒险呢?——虽然,如果正确的认识到我们整个这个时代、整个人类都处于向着“人性经济”跃升的关键时刻,那么上述担忧就纯粹属于杞人忧天。
Levchin说:“微软通过复杂的文件系统锁定了个人信息,但个人信息正从桌面转向互联网,一旦MySpace控制了照片、视频、博客和书签等个人信息,就会对微软构成威胁。相比之下,Google则没有这些数据。”
Levchin认识到了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而全息搜索理论既得的研究成果早已为此结论作出了详尽而可执行的规划和界定——早在一年多前,在关于全息理论的实验研究中就明确的提出了个人化信息的重要性;而且早前多次发表的全息观点都强调了在微软的技术一起内和GOOGLE的信息引擎之后,将有人性引擎的崛起。
在《微软和谷歌之后?》一文中,笔者曾经写道:“微软抓住了技术枢纽——操作系统,谷歌抓住了信息的枢纽——搜索引擎,那么谁是微软和谷歌之后?微软和谷歌之后的下一个全球霸主,诞生于微软和谷歌的结合部,诞生于微软和谷歌之后之间,谁抓住了人性的枢纽——?——谁就是微软和谷歌之后。”
确实,Levchin所发表的观点实际上同样提出了“微软和谷歌之后”的问题,任何阶段的巨头都迟早会为新的力量所冲击和替代,来自全息创新理论的对于未来互联网的“人性化操作系统”的构想正在全力开发,但与Levchin的观点大为变体的一点是,“全息操作系统”将不从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络中诞生,他将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化全息创业的核心产品之一,全息理论必须支持无数有志于推动全息网建设的创业者、创新者的团队式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