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以全息思维看腾讯商业模式的危险 文/顺风

(2006-12-25 21:52:00)

文/顺风

    在全息时代,用户规模只是一种量的优势,而不是一种质的优势,他很容易遭遇两种冲击:一是对于用户的深入的内涵挖掘的全息服务,这种基于用户深度个人化运用的精准服务具有免费、超值、从用户的全息增值中见解获益的特点;二是第三方服务的广泛兴起,这一浪潮最终席卷全网,当第三方服务无处不在时则可形成一个庞大的而高度融合、分工有序的整体性的“第一方”,从而实现向两方服务系统的回归,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违背自由、开放、共享文化的封闭商业模式——尤其是过度依靠用户规模性垄断的商业存在——都将受到巨大冲击,而腾讯在庞大的用户规模基础上正在实践的商业模式,因为其对于规模的过度依靠以及商业封闭性,更面临巨大的危险——一个强有力的以“第三方思维”设计的全息化沟通服务就可以轻易的瓦解腾讯的用户规模的价值,这是在完全不同的方向用完全不同的规则进行游戏所带来的必然改变的结果。

    腾讯的优势通俗讲,一是有很多用户,二是用户中具有消费积极性和活力的年轻一族占大多数,对于这一“资源”性优势的理解,决定了腾讯的前途和方向。如果将用户的庞大规模作为一种垄断性的价值,勃器按照过度开发的商业利益取向采用“掠夺式”的用户增值赢利模式,则目前腾讯的种种光辉只不过是一场建筑在沙滩上的海市蜃楼的梦幻而已。

    当新兴的第三方服务开始在不同网站着见的接口、协同、标准、入口统一、用户自由沟通等方面进行有力的创新实践时,如果腾讯在战略上忽视开放和自由沟通作为社会性的时代需要的核心范畴的意义,那么他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战略性损失。

    与腾讯相比,百度近期所推出的精准营销商业模式已经证明了百度的一次战略上的决大成功——正是因为百度具有不再仅仅对于自身的用户规模进行垄断性的封闭开发的思维,才引导了百度的战略向着顺应全息时代潮流的方向转变,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正确的转变,新的神话正在演绎。

    而腾讯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仍然没有顺应全息时代的要求进行应有的变化,依附于既有的用户习惯、行为、粘性的增值仍然构成了腾讯主要的赢利方向,这个方向如果过分统治着腾讯的商业战略,那么如此巨大体量的服务商等到醒悟后再转身的难度将大大增加,随着百度的转身,腾讯是否能够认识到精准营销的历史意义呢?

    Google利用自身的广告竞价平台为其他商业性竞价提供系统服务也是和全息系统、精准服务紧密联系的行为,表面看这是对于一个内部开发的信息系统支持平台的扩展性的协作利用,而其中深层次的价值则在于,这是一次互联网巨头将自身的“精准服务”的技术和管理机制向社会化运用开放的历史性的跳跃,商业价值的第三方需求可以让搜索商业向与搜索无关的其他行业领域提供基于自身的用户信息和分析结果的精准匹配性服务,比如广告,也可以直接向与搜索无关的其他行业领域提供自身在管理开放和转换用户的精准价值方面的内部系统平台,不同行业的携手完全是因为“精准性”的全息价值的普遍性、跨行业性和跨身份性所决定的,未来在这个方面还将出现更多类似的案例,我们可以期待沃尔玛式的内部数据管理系统在什么时刻将向第三方需求开放,我们也可以期待腾讯对于现有的用户规模价值的运用思路在什么时候战略性的转移到全息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