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顾坚的《元红》与发展扬州文化产业的反思

(2006-03-27 14:33:01)
文/顺风
  昨天晚上和《元红》一书的作者顾坚吃饭,好久不见的兄弟自然畅叙甚欢,可惜二人都酒量大减,只草草吃了两客牛扒和一些小点。闲聊的话题,无非围绕顾坚和《元红》的创作动态和自己关于互联网的一些思考,思想碰撞中也引申出一些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现状的思考,其中扬州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些问题尤其引起了笔者的几点反思。
  顾坚,1964年出生,长在江苏兴化市。1991年弃教从商,移居扬州市。2003年亦商亦文,开始创作《元红》。《元红》正式发行不过五个月,目前已发至第四版,盗版满天的现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它的冲击力和广泛受众。《元红》问世到现在,短短数月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有书评人士将《元红》一书誉为本世纪初最成功的中国乡土文学巨著。有书评人士这样称道《元红》:“继《平凡的世界》之后的经典力作。梦里水乡,摇曳少年男女情爱之美,出世元红,尽染斑斓时代如花人生。”
  著名作家海岩这样评价《元红》:“我很惊讶在网络上能淘出这样的小说,以讲故事的传统,讲人的性格、人的关系、人的命运、人的历史;讲农村的一个角落,讲时代的一个段落。最重要的是,讲得真实。这是写给大家看的小说,或许真的会成为大家之作。”著名评论家和《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则这样评价《元红》:“《元红》是我们此时精神状态的一个范本,它很“秀”,很浪漫,它的主人公在经历一切之后仍然没有走到精神上的尽头。它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人写的,它属于这个时代,它见证了我们的艰辛和我们永不停歇的自我抚慰。”
  在我的眼中,顾坚是一个敦实淳朴的汉字,喝酒豪爽,说话干脆,做事直接,没有什么坏心眼,但是肚子里忠义节烈的东西还真不少。前几年来到扬州,凭着几十年的横联功夫,他还正儿八经的带过几个土地,乍一看大家开始都以为他只是一个粗人。谁曾想在尚武豪侠的外表下,顾坚还拥有一颗细腻、真挚、优美、艺术的文心。铁胆文心的顾坚,因为和他一直有义气之交,《元红》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在我的直接注视下从襁褓走向大众,因此对其成长、成功,既熟悉又感佩,同时无形中一直带有一种特殊的个人感情。从个人讲,《元红》的每一进步,都代表了我的一个好友的新的进步,都会给我带来由衷的欣慰和欢喜。
  昨晚,据顾坚讲,北京“天心公司”已经和他签定了改编后拍摄电视剧的合作协议,他们对元红的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三个小事情中得以感觉:一是早在三个月前,天心的董事长就拍板让总经理和总制片过两个月来扬州和顾坚面洽合作,结果一个月还没有到,“天心”为《元红》在出版业掀起的迅猛冲击所震撼,董事长处于担心元哄被其他公司签走改编权,断然让总经理和总制片停掉一切事务,快速飞来扬州,洽谈具体合作,其中的诚意当然是建立在对《元红》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二是为了掌握《元红》的第一手价值数据,天心居然购买了60多本《元红》,给公司员工上至总经理、下至清洁工每个人发了一本,最后大家反馈出来的意见固然五花八门,但是对于《元红》的价值,不同身份、学说的员工却几乎一致的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肯定;三是顾坚的故乡兴化有一位事业家,在发现《元红》的影响力之后,找到天心公司,希望出资1000万做制片人,天心的态度是参加可以,但是不可能卖断。
  天心公司对元红的拍摄计划,第一步是推出20集左右的电视连续剧,女主角力争延请董洁、张静初这样的当红女星,男主角存扣的扮演者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最有可能的是在韩国男星中高价延请。按照天心公司的定位,他们的决心是把元红拍成一部中国本土的“大长今”。在电视剧拍摄上映两年后,《元红》将被改编成电影。
  由天心公司对顾坚和他的作品《元红》的推崇,由《元红》一版再版以至面对盗版的火热,由新浪、搜狐、天涯、网易等网站对顾坚进行在线访谈的火暴,由北京出版社对顾坚新作《江湖儿女》的强烈兴趣和一再发出的提前签约的要求,由顾坚多次被外地院校邀请讲学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顾坚通过《元红》,在中国文坛、中国文化界掀起的巨澜。
  对于顾坚的成功,泰州市政府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和反应力。吃饭中,顾坚告诉我,次日上午9点,《泰州日报》总编受泰州市委委托专车来扬州接顾坚去泰州一叙,因为他们真正为自己治下的兴化出了个顾坚这样的骄傲而由衷自豪,同时其中何尝没有一种振兴泰州文化产业、打造泰州文化品牌的领先的政府意识呢?据顾坚介绍,他故乡兴化的市委实际、市长等四套班子前后多次宴请他回乡做客,终于争取到天心公司将《元红》电视剧拍摄开机仪式所在地放在了北京和兴化两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更让笔者讶异的是,在2005年度泰州十大新闻人物后选名单中,顾坚的名字赫赫在目,而扬州2005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侯选人名单中却根本找不到顾坚的身影。
  顾坚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元红》一书在泰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销路远远超过他的家乡扬州,自一炮打响以来,顾坚已经应邀在多个中心城市开展了声势可观的签售、见面活动,可是到现在扬州几大媒体中,还有好几家根本没有对此作过介绍。至于在扬州有关报纸的连载事宜,更无从谈起,而这一切与《远红》在新浪、天涯等授权连载相比,真有好大的落差。是什么原因让顾坚和他的《元红》没有得到扬州人的承认和欢迎呢?是什么原因让顾坚和他的《元红》没有得到扬州有关部门应有的推广和支持呢?联想到传闻中,泰州政府宁愿以一套房产和好的工作换来顾坚赴泰州定居,我们扬州人应该做些什么?
  泰州政府、兴化政府一直希望顾坚把他在网络上的名字,从“扬州顾坚”改变为“泰州顾坚”、“兴化顾坚”,可是按照顾坚吃饭时的说法,他在扬州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成长,完成了写作生涯成功的原始积累,他对扬州的感情是深厚而沉重的。记得一年多前,他曾经和我以及扬州五亭龙玩具房地产公司的唐总等一帮朋友在京华大酒店聚餐,当时顾坚说过一句话,“扬州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沉积,真正是对写作人厚积薄发的最大支持,扬州这个地方应该也必须是能够出大手笔作品、出历史性作品的地方。”由此可见,顾坚对扬州的深厚情谊是一以贯之、无怨无悔的,按照他的说法,他宁愿在这样一个“不大不小”再写他个几十年,绝不动摇。
  近年,扬州举市上下加大力度实施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极力打造“文化扬州”品牌。日前,市委书记季建业亲自作序的扬州电台主持人石翔的力作《维扬城郭》面世,也是推广扬州、宣传扬州、弘扬扬州文化的一大务实之举;烟花三月旅游经贸节也乘着维扬春风即将拉开帷幕。在一系列文化举措系统实施中,全市文化兴市的战略方针正在稳步推进。但是,对于顾坚这样一个有全国知名度、而且正在当红的新锐作家,扬州有关方面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发掘和支持呢?是否真正将顾坚的才华和影响力资源转换为扬州市的文化产业进步呢?笔者不希望看见在古城扬州出现“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更不希望看见“扬州顾坚”变成“泰州顾坚”,以至转籍他地、肥水外流。
  象《元红》这样在中国文坛引起的轰动的作品,每年全国可以出几部?笔者想平均一下一应该是几个省才会出一部的概念吧?所以笔者毫不夸张的说,顾坚绝对可称为扬州的“市宝”、“市荣”了。
  对于长于斯、成功于斯的顾坚,一个淳朴、厚重、怀抱诚挚的报恩家乡情怀的汉子,扬州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对待?我们应该如何将顾坚的价值,更好的转化为扬州文化品牌的价值提升呢?我们从顾坚在家乡被冷遇,又应该得出关于扬州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振兴的什么样的制度思考呢?
  QQ:3436188
 (如没有QQ只有MSN的朋友,请加:yzwubo@hotmail.com
  更多随笔请到个人博客:http://shunfeng.bokee.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