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顺风
独家发表于TNT论坛,转载请注明地址:
今日从toptalk论坛了解到,ALEXA自从1月21开始调整算法以来,多日不曾更新。今天下午ALEXA数据更新,新浪网从全球排名第6位降至535位。笔者相信问题不出在新浪,而是出在ALEXA。
ALEXA数据更新时屡次出错,对于中国网站和用户更为严重,甚至事后招呼也没有一声,很明显的暴露出ALEXA对中国用户的一种态度。其实国外一些科技企业、网站和IT服务商对于中国市场的观点和态度一直处于一种分歧和矛盾之中,友好的如柯达与中国政府甚至能够达成全行业合作协议,差劲的如苹果至今将中国在其消费区域战略中置于次要地位,如微软一度在中国推出的OFFICE价格差异政策,其中所反映的既有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也反映出不同市场和全球化策略下的跨国公司竞争策略中对于中国市场理解的巨大差别。
作为网民过亿、人口十数亿的中国大市场,谁忽视他最终必然付出相应的代价,ALEXA也不例外,这是国内业界很多人士所坚信的。现在问题是ALEXA数据日益成为网络业界衡量网站流量的权威,对此,是否应该从反垄断和多样性的角度思考一下如何解决中国网站被歧视的问题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思路,即使国内网站联盟出台中国版ALEXA,或者博客服务商中谁出头做个第三方负责的流量标准服务,都非常有利于打破ALEXA目前的垄断和傲慢。
反思在其他涉及到公众标准化运用的领域,美国人一再予以高度的重视,掌握全世界人判断、评价和消费的最高制高点,通过对制定标准的影响力,获得类似垄断评价权的超额效益,其中的一些机理不能不引起国内IT科技企业的深思。中国的IT企业这么多年来,从搬运工,到包工头,到坐办公室的白领,到近几年开始真正有做世界人的老板的,下面是出现做老板的标准制定者和秩序管理者的成功IT企业的时候了。
当然,中国目前的IT企业竞争环境甚至社会文化发育程度都和美国有所差距,所以在责怪美国人的同时,我们也别忘记了自我谴责一下,一些IT企业的恶意竞争、不守信用、抄袭国外IT模式、靠软文大行其道、不思进取自我高大等等毛病,确实在破坏国内IT发展环境的同时,也给一些老外留下了中国IT界整体就是这么个熊样的不好印象。
从alexa今日发狠狂“砍”新浪,我们是否应该引申出更多新浪之外的思考呢?
QQ:343618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