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娱乐新报》专访顺风理论创始人顺风先生

(2005-10-21 14:18:30)

寂寞高手以平衡收敛理论征战股市----轻松破译股价密码

本报专访顺风理论创始人顺风先生

本报记者 赵育兵 2003年3月20日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顺风先生还算不上一个职业炒手,正如他所说:他创立顺风理论并不仅仅为了个人炒股票赚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朋友一起获利。顺风说:炒股,不是我的职业,但我却非常痴迷。

    由于某个机缘,记者认识了顺风先生,本来准备开个顺风技术专栏,可惜因为他实在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搞。因此,那以后我便常去长阳论坛顺风导航专区,看看他推荐的股票和他发表的一些技术理念文章。通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总体感受是,事实说明顺风所创立的平衡收敛理论的确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3月20日,记者在QQ中开始去寻找顺风隐藏在内心多年的感受,那就像与一个侠客的对话,开始感悟寂寞高手内心深处的独白……

10年感受:在压力和诱惑中玩股票

    顺风虽然今年还只有34岁,但他算得上中国的第一批老股民。10年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手头有点闲钱,时间也比较充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股市的一些基本情况。当时的营业部还不多,按照自己做事的习惯,顺风导航首先跑遍了所有的营业部,把能找到的资料都找了个齐全,也算是做个调研。那时在股市里,大家的技术素质都还很低级,一般知道个价涨量升、价跌量缩就很了不起了。据顺风介绍,他一开始投入的资金也不多,就几千块。那时候,想学习都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学。买了不少资料,不断的有推荐的股票,但都千篇一律的,就讲讲KDJ、RSI、5日和10日均线的情况。当时许多人对股市的感觉和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大家也仅仅把股市当作一个低进高出的赚钱场所。

    据介绍,顺风在1993年刚入市就幸运地赶上了宝延风波,买入的延中小赚了20%,当时的他还是异常兴奋的。可没想到1993年以后,股市就开始了一去不回头的大熊市。熊市中的感觉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寄予股市无限的期望,同时事实不断给大家带来失望以至对股市的恐惧,也再也难找轻松的感觉。特别是亲眼看见不少原来在大户室的朋友爆仓以后被扫地出门,这一年多的打击是很大的,而资金最后就只剩了个零头。因此,对股市也就逐步有了新的认识,当然,那是在解套的压力下加强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后才得到的结果。用顺风的话说是:“还好,没有退出,一直在坚持。”从333点大反攻那天,顺风下午在办公室呆了半天,到晚上才知道这个喜讯。不过因为满仓,最后还是挖到了一桶金。总结10来年的感受,顺风无不感慨万千:在压力和诱惑下玩股票,都必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破译RSI密码:85卖出开始失效

    1999年以前基本是凭感觉做的,直到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后,顺风先生开始涉足技术分析。因为有以前的根底,很快就产生了飞跃,特别是他所从事的经济专业,给顺风在股票分析领域的突破带来了很大帮助。

    进入技术分析这个庞大的主观世界之后,顺风感觉到对股市的认识真正出现了飞跃,原来我们可以从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角度来审视这个市场,股票市场上的乐趣变得更加令人激动。引用顺风一句经典的话:“传统的指标KDJ、RSI、MACD给第一代股民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灾难。因为他们最后陷入了指标数值的泥淖而难以自拔。”而顺风注重的不是指标的数值,而是发现和破译股价的密码。

    一开始,RSI过85坚决卖出是可以获利的,因为大家(包括庄家和散户)都没有想到从反面来理解运用。但是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在做庄盛行的年代,庄家通过把RSI的数值人为做到85以上,吸引散户卖出,以加速建仓的操盘手法终于出现了,当时那是一个“创新”。以后这类手法越来越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RSI的常规运用法则相应的就必须辨证地来理解。这里有个基本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和多对一的关系。比如说600613在3月4日涨了,当时的RSI数值就在85附近,但是当天RSI在85附近的股是很多的。一个指标数值可以对应多个股票,而这些股票的技术状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散户看见RSI过了85,便因此而卖出某个股的时候,有可能正是庄家大肆吸纳的时候。

顺风理论:获利需要结合资金性格

    顺风先生说:“我在实战中有多个操作,帮助不同朋友的目标股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就是技术与技术使用者的互动。国外一些成功的操盘人士很重视结合客户的个性进行计划,所以说到具体的操作行动,需要和资金的性格(也就是资金所有者的性格)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性格决定了投资人适合什么样的技术。我不代客理财,但是我设计个性化的思路并且帮助很好的朋友获利。”

    对此,可以以000793(燃气股份)为例。2003年2月14日晚(星期五),顺风和几个朋友说起该股的短线机会,当时记者本人也在,可记者和其他一些朋友就是不敢买。事实证明顺风理论的威力的确是很大的,2月17日开盘后该股一路上升,最高达到17.05元,而按3月14日收盘价14.77元算,短短几个交易日短线便获利15%。对于这种机会的错失,按照顺风的理念,怎么培训学习也没有用,因为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大家不可能从这一类机会中获利。即使顺风知道000793面临着庄家阶段性减持的要求和风险,但是以他个人的性格可以接受并且参与。

顺风理念:理智中寻找获利激情

    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参与交易是顺风理念的精华。而在实战操作中他所提倡的是顺风的8字作风:“不涨不买、不跌不卖。”他说:“没有涨就是没有打破平衡。以现在的大盘为例,有的朋友怕出消息涨,但我不怕,因为在我的技术中大盘突发利好消息的系统获利是不赞成的。我对大盘很少预测,一般在重要的转折点会花费精力来准备。”此外,顺风的操作理念还包括: “量化、分析并且真正地理解与接受风险;自信,并且尊重事实;预测,并且有明确的结论;追随趋势,并且果断行动;重视机会边际。”

    对于大盘的预测,顺风说:“这个东西预测的难度很大,在技术上我坚持追随趋势的拐点但是不强求正确,随时的转弯是很必要的。在主观和客观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明确的趋势,而主观和客观各自也有其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所以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决定了分析的次数不可以太多,也没有必要太多。”

    顺风说:“趋势的外表是股价的上升和下跌,但是从发现股价运动的内涵信息入手才可以不致于远离趋势。技术分析的基础对象是什么?应该是量和价,具体来讲就是开、高、收、低和量。传统的技术分析理论是有缺陷的。比如传统K线分析思路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任何理论在普遍意义上对K线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出全面深刻的细化解释。顺风的平衡收敛理论就是试图弥补这一空白,以价、量的平衡和收敛均线的运动特征和运动周期为主体,建立一种对K线进行细化研究的全新认识体系,及时揭示个股涨跌的方向、速度、力点、真实度,以指导实战。而平衡理论和收敛理论正是这一认识体系的量大支柱。”

    “再以均线理论为例,传统的均价线只考虑了收盘价的平均,但是忽略了其他三个价格要素,这在我的《个股的平衡周期》里面讲得很细。股价运动的核心就是平衡和收敛,趋势只是股价运动的方向特征。通俗地讲平衡就是多空的势均力敌,收敛就是多空的偃旗息鼓。平衡收敛不仅仅反映股价运动的方向还反映强度。也就是说在趋势向上的所有股中,我们要甄别,要找出趋势最为持久和最为猛烈的股,这时可以用平衡和收敛的技术来解决。”

    顺风理论包括两个部分----平衡收敛理论和广义相关理论。设计的过程很复杂。从去年10月以来他自己感觉自己的这个理论已经初步成熟,所以开始进行一些公开的验证,比如在北京一家媒体做了每日个股的连载,现在反映是很好的。2002年7月9日,操作000555太光电信就是顺风理论的一个典型验证案例。当时太光电信正处于一个正平衡的临界点,顺风的感觉是可以有稳定和持久的获利,这是顺风平衡收敛理论的一次漂亮的出击。

    建立顺风体系,最大的出发点就是“创新”。现在顺风还有一个课题要研究:就是怎样解决平衡和收敛的统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顺风理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该理论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威力。

    在开发顺风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风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只要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事一年以上,就一定会有所成就。为了寻找做股票的感觉,他曾经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把沪深所有股票的历史线路图翻了个若干遍。他非常自信的说:“我的理论是从对股价运行规律的专注中感悟的,是从一张张K线图中翻出来。我爱好下棋,找下棋的感觉就是打谱。”

    我们也谈到了技术和消息的关系,顺风认为两者是可以互相验证的,但是这里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需要的是甄别能力和逻辑思维。

    据介绍,顺风先生目前已经把自己的理论整理了两部书稿《平衡收敛理论》和《广义相关理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会出版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飨广大读者。

顺风导航个股专栏介绍(公开版)

    本专栏是根据顺风平衡收敛理论,设计了18套自动选股系统。为了让更多朋友认识顺风平衡收敛理论并从中受益,决定开设顺风导航个股专栏,将系统选股的结果在各大论坛公开。具体事项如下:
    1.内容:主要包括A.强势横盘,B.圆弧底,C.突破加速,D.强庄,E.其他。
    2.时效:主要从短中线结合的角度出发,一般在次日到10天内关注。
    3.运用:帮助朋友们缩小看盘和选股的工作量,减少跟踪的范围。
    4.每天一期,只列出股票代码,个股按照后市看好的程度排列。
    5.选股结果仅供参考,具体买卖操作必须结合次日及以后的盘中走势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