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歌词创作学》后记
(2014-07-20 23:43:32)
标签:
转载 |
我一向缺乏自信,经常需要鼓励。当年,我的一首小诗《梅》被收进《中国当代歌词选》,就是很大的鼓励。此后,我发表的歌词不算太少,却没有一首唱响,又让我的自信心销蚀殆尽。我一向远离音乐圈,只拿歌词当诗写,有一位苏栋人先生主动谱了几首寄来,却一直锁在抽屉里,直到去年,我抽出其中《伊人》《相约在五月》两首,请北京歌手媛媛演唱,原来,其旋律竟是如此优美动听,以致有行家许为天籁之音!可是,当我上网搜索这位不曾谋面的作曲家的行踪,却发现他已悄然作古。感伤之余,我写了一篇《寂寞歌千首,谁识苏栋人》。
1999年,《星星诗刊》讨论“下世纪学生读什么诗”,我以一篇《陈年皇历看不得——再谈语文教科书的新诗篇目》,指名批评《桂林山水歌》在饿殍遍野的1959-1961年,仍然高唱“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问诗人良知何在?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在诗坛遭遇围剿。也算天无绝人之路,2002年8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在深圳召开的研讨会上,《词刊》主编虞文琴女士约稿,这才有了连载于《词刊》2003年及以后数年的44篇文字。于是,我在供职的华侨大学开歌词选修课,2008年曾编印《歌词创作的原理和方法》作为教材。
今有幸忝列华侨大学“高水平论著资助计划”,拙稿有机会正式出版,我又花了大半年时间,重新编订,全面修改。还恭请陈定家先生赐序指教。陈定家先生是我崇敬的一位奇才,本科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主修化学选矿,因为酷爱,转攻文学,几经跨越,如今已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得多年前,我在西安参加一个聚会,听到一位诗友抱怨某诗歌评论家,说请他写一篇评论,他用形容词,像用他家的银子一样吝啬。而今拙文结集出版,陈定家先生慷慨赐序,用起形容词来,却是一掷千金,挥金如土,这让我诚惶诚恐!我非常感谢陈定家先生的鼓励鞭策的美意,但我深知,拙稿就像一个山野村姑,经不起如此穿金戴银!惶恐之余,我只有在拙稿付梓前,继续努力修改补正,包括把《军旅歌词创作论》的第三题《军歌的风格》删去,改为《各国军歌一瞥》。卷尾附录的一组歌词习作,有的也做了修改。
“有一次,我漫不经心地哼起了流行歌曲‘你那里下雪了吗’,一个学生听到了,打趣说我‘还怪时尚的’,她不知道,我其实是认识这首歌的作曲家的,是作曲家慧眼识珠,发现了这首别致的歌词,给它配上了美妙的旋律,从而制造了时尚,引领了时尚,而我只不过偶尔感受时尚,消费时尚,被时尚罢了。而这位时尚的作曲家,就是颂今先生。”
三年前,在吴颂今先生《歌词写作十八讲》序言里,我写过上面这段感慨。于今我想,既然写歌词的我一直只能“被时尚”,这本关于词艺的小册子,如果能对年轻词友的创作有所裨益,从而参与制造时尚,引领时尚,也算我与流行歌曲“道是无缘却有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