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三知”能延寿
2010-01-06
《老人报》 作者:
刘兆康
高寿老人均具有“三知”(知恩、知足、知福)品德。因此,民间有“报恩思源,益寿延年;知福知足,活过九六”之说。“三知”不仅是做人、修德、养心的根本,也是益寿的源泉,是老年人盛德的体现。
知恩 古代养生,大都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三知”属养德范畴。“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会感国恩、党恩;想想身从何处来,就会感父母的养育之恩;想想自己学到的本领,就不会忘师恩;想想困境中的关爱,就不能忘亲友的援助之恩。老年人只要对生活、社会充满感恩之心,就不会有(或少有)不满和抱怨情绪。没有怨恨的心态,是快乐美好的。
知足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说适当减欲能知足。“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一斤。”过去,老百姓最大愿望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现在生活富裕后,追求高档次享受的人越来越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达不到就整天自我折磨,心生烦恼,哪里还有快乐可言?因此奉劝老年朋友,要学会降低欲望,不要攀比,承认和接受现实,保持淡泊的心境。感到心满意足,就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知福 老年人健康长寿才是福,幸福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正如清代养生学家石金成在《祝福歌》中说:
“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
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
思量劳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
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
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
有福不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
有专家提出:“幸福感越强的人,寿命越长。”但要做到“身在福中能知福”又确非易事。老年人知福,要做到两条:一是知足,对现在的一切均感满意(不能攀比)。二是安分,对世上根本得不到的东西不妄想强求。这样的老人才能真正知福知足,从而常乐延寿。
附相关古诗2首:
《不足歌》——出自明末清初《解人颐》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贵子,憾无田宅少根基。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
厩里买回千匹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想朝中挂紫衣。
不足歌,不足歌,人生人生奈若何?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十不足》
(明)朱载育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