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老提杨钰莹   让更多江西歌手走出去

(2009-11-03 12:44:12)
标签:

赣籍

名模

佳丽

空姐

大赛

评委

红歌

杨钰莹

李宇春

江西

庐山

温泉

娱乐

分类: 媒体评论

弟子很多,不要老提杨钰莹 
吴颂今:让更多江西歌手走出去

http://www.jxnews.com.cn    2009-11-02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一手打造了杨钰莹、陈思思、周亮的著名赣籍音乐人吴颂今近日出现在第20届世界超模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的评委席上。10月30日,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表示此行是为了挑选新人而来。谈及曾引起轩然大波的杨钰莹,他表示,和她多年都没有联系,自己的得意弟子很多,不要老是把话题放在杨钰莹身上。

选美:美女模特也能当歌手

  第20届世界超模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近日在我省庐山温泉度假区落幕,为此次大赛把关的评委包括世界名模、著名模特经纪人、模特机构董事等等。不过,江西籍著名音乐人吴颂今也出现在评委席上让人有点意外。对此,颂今告诉记者,自己这些年来打造过的女歌手,大多都是走唱得好,长得也好的路数。现在内地歌坛有个风云组合,就是由4名男模组成。“所以当大赛组委会向我发出担任评委邀请的时候,我马上想到,可以在这些全球的佳丽中挑选一些有音乐素养的女模特来尝试着做一个跨国组合。”

  那作为一个音乐人,对于美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他笑着说,除了参照职业模特的一些基本标准之外,他更看重的是模特的灵气和乐感,“毕竟干哪行的人吃哪行的饭嘛。”

选秀:特色决定选手命运

  担任国际选美赛事评委尚属首次,但当歌唱比赛的评委对于颂今来说则是家常便饭。曾担任过“快乐男声”评委的他谈起前几年兴起的选秀热,“现在的选秀比赛像雨后春笋,参加选秀、想当明星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但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特色。在担任评委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外在条件不错,歌喉尚可,就是让人记不住,这样的选手不会成功。”颂今还举了一个例子,李宇春就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歌手,虽然她的唱功不是最好,但因为她的中性特色,老百姓能接受,才会有今天这么成功的她。

红歌:红歌传唱重在情感

  颂今因为担任过“中国红歌会”的音乐总监及主编了一本《中国红歌汇——红歌经典600首》而得名“红歌教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歌”热又一次兴起,他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面对这个问题,颂今表示,“红歌”至今能广为传唱有一个特点,就是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动人,好听好唱。

  跨越了不同历史年代,“红歌”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演变。颂今表示,在革命年代的“红歌”主要是用于鼓舞人民、激发斗志;而新时代的“红歌”强调的是个人的情感。“我相信,以后能够走红的‘红歌’应当是有特色的,比如《北京欢迎你》,大白话、家常话的歌词,反而更受欢迎”。

弟子:得意门生不是只有杨钰莹

  颂今在歌坛摸爬滚打40年,创作歌曲的范围也相当广,既有《打靶归来喜洋洋》这样的军营歌曲,也有《女孩的心思你别猜》这样的流行歌曲。而经他包装、打造的歌手里,除了“甜歌妹子”杨钰莹,还有民歌小天后陈思思、青春偶像周亮、澳门歌手黄伟麟、军营歌手小曾等等。

  说到自己的得意门生,颂今首先就聊起了刚在我国台湾地区举办了个人演唱会的陈思思。“我是1995年发现的陈思思,当时她还是个学生,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女孩是个可造之材,于是给她写了《情哥哥去南方》,给她打造了新民歌路线。”10月31日,陈思思把民歌唱到了台北的舞台,还把两位老师颂今、李双江请到现场助阵。看着弟子有如此成就,颂今感到非常欣慰。

  不过,在颂今的众多弟子中,最具话题性的还是杨钰莹。只是,后来师生反目,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为此,颂今还专门写了一本书,讲述他和杨钰莹之间的恩怨。当记者问及杨钰莹的近况时,颂今说:“我和她这几年都没有联系过,我也不知道她现在近况如何。我的学生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不要老是问她了。”

推新:力捧江西歌坛新人

  作为资深赣籍音乐人,颂今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把江西的众多优秀歌手向外输出。杨钰莹、周亮、朱含芳、谈芳兵等人能从红土地走出去,在歌坛发光发热,颂今在其中的推手作用功不可没。近几年,颂今仍然在为歌坛寻找新鲜血液、可造之材。那么,什么样的歌手才具备包装的潜质呢?颂今表示,“如何判定一个新人是否有潜质,我主要是根据这个人的天赋、性格、外在条件及大众的审美趣味,为歌手进行包装、定位和创作。”

  颂今目前正在力推的新人是一个由5名清纯的南航空乘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的组合,名字叫“天使乘务组”,这也是国内首个空姐组合。“我还会继续关注江西的歌手,希望让这些有实力的歌手能登上更大的舞台。”            本报记者单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