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小曾高兴:终于唱着“军营民谣”二次入伍了!

(2009-08-04 12:09:18)
标签:

军营民谣

小曾

参军

入伍

战旗文工团

成都军区

老兵

我的老班长

军事

分类: 关于《军营民谣》

   2009年5月22日,小曾被重新特招入伍,成为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文工团一名创作员,实现了18年来的梦想。  

        小曾:唱着“军营民谣”回家(摘录)

 

2009-07-22 解放军报第8版

 

邓祥辉 《战旗报》记者 陈帮和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窗外下着小雨,几个老兵喝了点酒,抱着把吉他,轻轻哼唱一首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我的老班长》。先是小声的、平静的,但唱着唱着,大家的眼泪便开始往下掉。歌声中,他们想起了过去,想到了即将告别的军旅生活……

  相信这是留存在很多老兵心底的记忆,无论你是否还在军旅。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柔软的地方,无论是年少时的梦,还是心中那朵不该凋零的花。在过去10多年的岁月里,让一茬茬老兵始终不能忘怀的军旅歌曲中,就有《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等一首首称之为“军营民谣”的歌曲。那些质朴的兵们跟随歌声一起哭,一起笑;那些怀抱梦想的青年跟随歌声来到军营,再带着歌声泪别军旅。

  然而,他们也许不曾想到,这个写下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军营民谣”的小曾,18年前就挥泪告别了军营。之后的岁月里,虽然演艺事业风风火火,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经的军营,无时无刻不想重回部队这个魂牵梦绕的家。

  为圆重穿绿军装的梦,18年来小曾始终坚持写军歌唱军歌,始终穿着没有军衔的迷彩服站在舞台上;18年来他上高原、下海岛、到边防,无偿为部队官兵演唱600多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唱3场,据说比一些军队专业歌手还多。

  “只要部队觉得我还有用,能给我一个小小的舞台,我愿把这一生献给军营。”为这个小小的心愿,小曾等了一年又一年。

  2009年5月22日,小曾接到成都军区政治部通知:经多方考察,他被特招为战旗文工团创作员,将再次穿上军装。听到这个消息,电话突然从他手中滚落,随着电话一起滑落的还有他从不轻弹的泪珠……  

为小曾高兴:终于唱着“军营民谣”二次入伍了!

    小曾原名曾德洪,江西遂川人。1989年3月,小曾背着二胡入伍了。

  在教导员和连队干部的鼓励下,小曾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新歌,每一首新歌都被大家争相传唱——不只在新兵中,还有新兵班长、营连干部中传唱;不只在教导队里,还在旅里其他单位流行。

  3年时间转眼过去,很快到了老兵退伍季节。1991年底,教导队领导找小曾谈话,想把他留下来,小曾也想继续在部队发展,最好留在旅里新成立的文艺队。然而,等退伍命令下来时,曾德洪的名字赫然在目。

   带着委屈,小曾登上了回家的列车。走的时候,战友们紧紧抱着他大哭,他也舍不得离开战友们。这种离别的伤痛,过了若干年后仍萦绕在他心头,他为此写下了《离开部队的那一天》:离开部队的那一天,天空并没有下着雨;离开部队的那一天,说好你要来送行;要走的战友都上了车,送行的人却不肯走…… 

  刚回到家的那段日子,是小曾一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光。他的新家紧挨着一座警营,每天一大早,起床号响起,他都要下意识地跟着起床;看到那绿色的大门,他忍不住就会想起军营里的点点滴滴。

  这样的处境对于他,不亚于一种折磨,他只好搬到上班的单位——县文化馆去住。在文化馆里,他负责群众文艺工作。当时歌舞厅在大小城镇正方兴未艾,小曾除了上班之外还在一家私人歌舞厅里担任了主持兼歌手。到了晚上,县城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小曾再也不用过军营那种直线方块、紧紧张张的日子了。但不知怎的,这种在别人看来有滋有味的生活,却让小曾过得十分痛苦,3年的军营生活,已经彻底把他的生活习性改变了。

  于是,在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小曾离开了县文化馆,考入了江西教育学院。学校的生活虽然不如部队那样有规律,但也算过得充实。学习之余,小曾老毛病就会重犯:总是一个人呆呆的坐着想部队、想战友。军营,已经成了他灵魂中不可分割的精神家园。

  一天,同学拿了一叠信过来,老远就喊:“曾德洪,你部队的战友又来信了。”小曾退伍后,留队的战友们就像他想部队一样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开头总是:“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们”……

  看完信,小曾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火热的军营生活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慢慢抱着那把“红棉”牌吉他,自然而然地唱出了第一句:“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的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他边唱边流泪,一个小时后,这首过了10多年仍在军营内外传唱不衰的《我的老班长》诞生了,他也根本没想到,就是这首歌,使他的命运再次得到改变。

  除了《我的老班长》,小曾还相继写下了《当过兵的战友干一杯》、《战友还记得吗》等一系列演绎部队生活的歌曲。他把这些歌曲弹唱给同学们听,虽然他们没当过兵,但依然听得热泪盈眶。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曾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个叫吴颂今的江西老乡在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当制作人,曾推出了杨钰莹那样的青年歌手。凭着年轻人一时的冲动,他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全部寄给了吴颂今。

  现在小曾还清晰的记得,那一天,南昌下了好大的雨,吴颂今特意从广州来找小曾。在象山宾馆与他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吴颂今肯定了小曾的创作风格,认为这一系列作品贴近当代战士的生活,好唱、好听、清新、朴实、感人,无疑是当代中国流行乐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并建议定为“军营民谣”。

  为了使这些歌听起来更加丰富,吴颂今还特意从北京请来了军营歌手老兵、广州军营歌手黄志坚,与小曾一起组成“军营三人组”,共同演唱“军营民谣”。

  不久,“军营民谣”的第一盘专辑《我的老班长》出来了,谁也没想到它会那么走俏,短短的时间内竟风靡全中国。在广西经济台、云南音乐台、江西经济台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中,《我的老班长》得了第一名,在广东、福建、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中,也位居前几名。

    此后,小曾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创作了40多首“军营民谣”,出版了7张个人专辑、合辑,先后10多次获得全国、全军大奖。 

为小曾高兴:终于唱着“军营民谣”二次入伍了!

当年的“军营三人组”青涩中透着兵味

    有一次,他和北京的一些明星大腕下部队演出,他的演唱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一名歌星问他:你是哪个部队的?小曾说:我已不在部队,已经退伍了。这名歌星脱口而出:你早已不穿军装了,还能叫军营歌手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小曾的心,但他很快又释然了:只要自己能为部队服务,只要战士们还需要自己,穿没穿军装,叫不叫军营歌手,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在电视里,小曾看到昔日的战友奔赴战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受灾乡亲,手磨破了、脚磨烂了,有的甚至生了重病,但他们仍前赴后继,无怨无悔。小曾再也坐不住了,他抛开掌管自己的公司,在网上迅速招募了20多名退伍兵,组成了“退伍兵突击队”,奔赴四川灾区。在什邡湔氐镇,他与退伍兵们一起,钻进废墟中抢救群众,给受灾群众搬东西,搭建临时板房,什么都干,经常累得腰酸背疼,但他却过得快乐而充实。

  虽然竭力保密,但小曾的行踪还是很快被很多人知道了。一天晚上,在附近救灾的部队领导找上门来,请他给战士们唱几支歌,但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开口。小曾弄清这名领导的意图后,什么话也没说,用冷水洗了把脸,跟着这个领导就到了部队驻地搭起的帐篷里。

  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既没有伴音,也没有话筒,小曾就给战士们清唱。看到小曾的到来,战士们都十分激动,大家一起喊他的名字,跟他一起高唱《我的老班长》,一直到深夜还不肯散去。最后,部队领导考虑到小曾已经十分疲倦,大家明天也要给老乡们搭建板房,强行终止了演唱会才作罢。

  在这期间,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组织文艺工作者赴灾区慰问演出,听说小曾在四川,立即找到小曾,问他愿不愿意跟随大家到灾区巡演,小曾一口答应了。在10多天的时间里,小曾与文工团的演员们一起,给救灾部队官兵演出了20多场次,还受到了军委领导亲切接见。

  演出结束后,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领导问小曾:你愿意到我们文工团来工作吗?小曾随口说:好啊,我愿意!

  因为有了太多次失望,所以小曾也没把这次当回事,虽然他内心里无时无刻不向往军营,无时无刻不想回部队。

  他也许没有想到,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领导绝非随口之言,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了全面考察他的表现,政治部相关部门专门派人到了他的家乡。今年5月22日那天,成都军区政治部一纸命令,把他特招进战旗文工团任创作员。这一天,正好是小曾到灾区义务服务一周年。

  接到这个消息,出乎意料的是,18年来一直没有睡过好觉的小曾,竟一觉睡到天明,就像刚从远方疲惫归来的浪子,心一下子放松了。醒来后,他流着泪给母亲发去了一条短信:

  妈妈,孩儿回部队了……

  前不久,小曾推出新作《汶川回来的排长》,其中也代表了他重返军营的心情:从汶川回来的排长,你脸上多了份沧桑,你经历过的那段时光,梦里泪湿了眼眶。从汶川回来的排长,你更爱穿这身军装,你越来越知道她的分量,不仅仅是坚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