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座:中国音像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2009-07-07 12:50:18)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讲座

唱片

百年

音像业

历史与现状

艺术管理

文化

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座:中国音像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从本人的唱片工作实践谈中国音像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讲座提纲

2009年5月10日16:00-17:30

 

一、开场白

1、我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关系-1966年被作曲系录取,后因文革而未能入学

2、简介讲座的大致内容-从本人的唱片工作实践谈中国音像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二、中国音像产业历史简述

从1904年起步到2004年已走过了百年历程。

1904年京剧艺人孙菊仙在胜利唱片灌录京剧唱片,

       现存有《捉放曹》、《搜孤救孤》等节目

1908年法国百代唱片(EMI)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公司,

       之后华商成立了长城等公司 

1949年5月29日  上海市政府接管私营的大中华唱片厂,

      6月3日组织录音 6月6日出版新中国第一张唱片《解放区的天》

1950年迁京,改名“人民唱片厂”

1955年 再改名“中国唱片厂”

1958年改名“中国唱片社”,文革前设上海、广州、成都三个分社

1979年1月太平洋影音公司率先成立,之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创办音像出版机构,打破了中国音像行业30年来只有“中国唱片社”独此一家的局面。

 

三、中国音像产业现状

机构:至今全国已有音像出版单位300多家,制作公司数百家,

            发行商数千家,零售商十多万家。

产量:1993 一亿张,2002 年2亿张,2003 达到5亿张,现在年产已接近30亿张。

 

内容的拓展:从早期的戏曲、曲艺到30年代的流行歌曲、轻音乐发展到今天,包括音乐、戏剧、少儿、影视、百科等各种题材内容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载体的变迁:早期是粗纹唱片(78转单面双面)一面的节目长度只有5、6分钟。

直径有8英寸、10英寸、12英寸、16英寸等不同规格。

60年代初出现密纹唱片,33、16、45转/分钟,每一面的时间加长不少。

文革前后开始生产价廉物美的塑料薄膜唱片。

1979年出现立体声录音带、录像带,

之后又有了CD唱片、LD大影碟、VCD小影碟、DVD影碟……

 

播放工具的变化:手摇唱机、电唱机、录音机、录像机、CD唱机、LD播放机、

VCD播放机、DVD播放机、互联网、手机……

 

四、面临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形式异常严峻!

机遇:国内人民需求增长  海外市场发展崛起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挑战:盗版与网络侵权严重  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外音像制品的冲击

 

五、我的音像工作实践

30多年的从业经历 

案例:1、《佛跳墙-中国美食大汇唱》

      2、《陈思思新民歌专辑-情哥去南方》

      3、《军营民谣-我的老班长》

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座:中国音像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