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众呼唤笑话大王—《笑话连篇》问世记

(2007-09-27 00:15:01)
标签:

娱乐/八卦

听众

笑话大王

《笑话连篇》

编辑

音带

金唱片奖

《笑话连篇》 地址:http://www.songjin.net:8080/songjin2/album/index/cid/86.jsp

听众呼唤笑话大王

——《笑话连篇》系列盒带问世记

颂今

 

    我们中唱广东公司,是国家一级的正规音像出版单位。成立以来,出版过不少优秀节目,领导了音像界新潮流。作为中唱的一句高级编辑,我决心要编录出优质、新颖、雅俗共赏的好节目,为公司争光,为企业赢利,开发出自己独特的拳头产品。

    1989年底1990年初,市场滑坡,公司号召压缩开支,降低每个节目的制作成本。“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成为摆在我们编辑面前的一大难题。能不能开发出成本低又畅销的盒带新品种,让“少吃草的马儿也能飞快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注意观察社会文化动态,调查图书音带文化市场,分析群众的文化消费心理。我发现,图书市场上笑话幽默一类书十分畅销,电视节目里的喜剧小品也很受观众欢迎,优秀相声盒带依然大有市场,比如我们公司的相声带《吹牛》,年年都能畅销个十来万,这说明群众喜爱“笑”的艺术,喜剧类节目前途无量。可是当时相声新创作的段子越来越少,质量也普遍下降。想推出新的《吹牛》暂无可能。我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来个创新,推出“笑话”盒带呢?

    资料是不成问题的,我从书店、图书馆找来一大堆笑话资料。材料有了,又一个难题摆在我面前:录笑话,找谁演播呢?找话剧演员或电台播音员幽默感不够,显然不行;用善于耍贫嘴的相声演员当然省事方便,但是在观众印象里,经他们的嘴说出来,仍然是相声,而不是笑话。要形成一个有别于相声、故事、喜剧的新艺术品种,必须要启用新人。这时候,我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徐小帆。他从十几岁开始学说相声,喜剧细胞丰富,在江西、福建小有名气。但是因为缺少机遇,一直没能在全国范围红起来,前些年已经改行当了《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曲艺节目编辑。1990年春节,听说他回南昌过年,我也赶到南昌,把想法跟他一说,他满口答应。说相声没出名,我们决心另辟蹊径,让他以“笑话大王”的形象东山再起。

    经过将近一年的资料准备,创作改编,录小样,这个新尝试几经周折终于审批通过。进棚之前,我又同演员一起,对每段笑话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排练,在艺术处理上精益求精,度过了好多个不眠之夜。录音时,为了现场效果,我们找来了一大批体育学院性格爽朗的大学生当观众。为了区别于相声,在长度上每段限制在二、三分钟以内,段与段之间还插入了专门创作录制的“幽默音乐花边”。演员组合上安排为一男一女对口表演,封套设计选用幽默漫画。最后,给徐小帆起了个带有喜剧色彩、响亮易记的艺名——笑凡。

    《笑话连篇》终于问世了。它融汇了相声、民间说书、喜剧小品诸形式之长,又不同于相声、说书、小品,成为语言盒带中独树一帜的创新品种,出版后受到了听众的欢迎。多次被《新闻出版报》、《中国青年》、《音像世界》等报刊评选列入“优秀畅销音带排行榜”。由于制作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这两年共接连推出了六盒,最近第七、八两辑也即将问世。徐小帆也成了出名的“笑话大王”,到处邀请他演出、拍电视。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东西南北中》等节目都播映了他表演的笑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2年除夕文艺晚会选播了十几段他的笑话。在南来北往的列车广播里,在台湾及大陆各省市电台节目中,甚至在商场、街头,都能时常听到他的表演说笑声。笑凡的作品还在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支年来公司录第六盒时,我们请笑凡题词他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笑话大王,是在中唱广东公司的摇篮里诞生的。”

    1993年,笑凡以《笑话大王》系列节目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我包装的这位“笑话大王”成为我国曲艺具继相声大师马季、姜昆之后,荣获此国家级荣誉大奖的第三人。

        《粤港信息日报》1993年8月8日第六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