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工作室音乐传播网盲大陆南昌 |
走进网络音乐新时代
吴颂今
音乐传播,与我们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事业息息相关,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观中外音乐发展史,音乐的流传历经了:口头传播——乐谱传播——唱片传播——广播传播——电影传播——电视传播等过程,发展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步入了网络传播的全新时代。
可是,由于不少人对电脑特别是网络的陌生,对如何通过互联网这一全新的媒体来传播音乐还不甚了了。所以,如何借助并利用好这“第四媒体”为我们的音乐事业服务,已经成为新世纪的音乐工作者们面临的崭新课题!
作为一个音乐创作、音乐报刊、音像编辑、唱片制作、歌手包装、音乐宣传推广第一线的实践者,从事专业音乐工作40年来,本人亲身经历了上述种种不同的音乐传播方式。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与互联网的亲自接触,对网络与音乐传播的关系深有感悟。在此,愿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求教于音乐界的同行们,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创办大陆第一家音乐工作室网站
第一次听说网络,还是10年前。一位来自南昌老家的白领青年登门拜访,自称是江西一家信息网络公司的业务员,前来寻求合作。具体来说,就是想帮我们颂今音乐工作室建一个网站。当时自己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小伙子带着我去到天河城最高一层,找到了广州最早的一家网吧,在电脑前给我扫了“网盲”,让我发现了互联网这么一个好东西。自然,我将授权书与工作室旗下一众歌手们的资料提供给了他。
此后不久,也就是1997年的秋天,我去南昌出差时得知:网站建成了。在那家公司的电脑前看了他们精心设计的网页,内容丰富精彩,画面制作美观。尤其让我自豪的是——它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音乐工作室网站!当时国内不少报刊媒体都作了《颂今音乐工作室网上建新居》的报道。那年年底我去台湾,在一位朋友家上网,竟顺利地登陆了自家的网站,台湾友人的惊叹让我倍觉自豪!
1999年底,因为与一个美女学生的纠纷被当作热门新闻登上新浪网,媒体朋友叫我上网查看,从此开始经常上网吧。后来发现:自己的许多歌曲作品、唱片专辑都被人搬到网上播放、下载,还挺高兴。直到2004年5月,我的书稿《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出版后,同时被新浪、搜狐读书频道连载,成千上万的网友评论让我不得不经常上网查看,这才算开始了一个网民的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