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听我说》聆听孩子的声音

(2014-07-01 18:28:09)
标签:

育儿

分类: 妞妈育儿

   2014年的综艺节目,注定是宝宝的天下,一直以来爸爸当道,作为宝妈的我也曾暗暗思忖过,如果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会做出什么样的节目呢?我想作为观众的宝妈们一定也都想过这个问题吧?嘻嘻。北京卫视的《妈妈听我说》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让妈妈和宝宝的相处也呈现到了荧屏上来,在这里妈妈不再是一直都对的,宝宝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意见,甚至控诉妈妈,更有萌宝天团做评判,各种语出惊人,在乐嘉的主持、六六的点评下,节目更大的导向到孩子和妈妈站在平等的高度,一起探讨教育孩子以及妈妈和宝宝的相处之道,最大程度上的倾听孩子的声音,不再让教育变成一言堂。

http://s2/mw690/0016yuvZzy6K6Op116x61&690

   想起我的小时候,上学用的笔、纸、铅笔盒等等都是妈妈给我买的,我有自己喜欢的样式,自己喜欢的类型,和妈妈说过,我妈总是很不耐烦的听我说话,记忆力她总是很忙,和我说话的时间很少,即使和她说过我喜欢的东西,最后买给我却总不是我想要的,渐渐的我也不再和她提要求了,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好了。不过心里却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时的愉悦和欣喜。

   家里爸妈商量事情,我已经能听懂了,也从来没有人来听我的意见,更不会来和我商量,我也渐渐认为大人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我什么都不用管就好了。现在想来,如果那个时候爸妈可以听听我的看法,听听我的意见,和我多商量,我是不是就可以更早的明白该怎么自己做决定,对自己多一份责任感呢?起码在那个时候的成长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以至于现在回忆起当年的自己,总会看到一个傻傻的小姑娘,在做着傻傻的事情。

   这档《妈妈听我说》给了孩子一个说话的平台,孩子们可以表达对妈妈的不满,对妈妈的害怕,对妈妈教育的控诉,而妈妈也不是一直都对的,现场20位小评委们会从孩子的角度来评判妈妈的对错。

http://s4/mw690/0016yuvZzy6K6OvE4yD63&690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北京的妈妈,孩子王语泉10岁,好朋友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了他一条小狗,王语泉非常喜欢这条小狗,可养了一段时间后,妈妈没有和孩子说一声,就把小狗送人了。VCR中孩子一边哭一边希望妈妈能把小狗还给他,而妈妈认为父母两人工作很辛苦,养一个小孩都很不容易,再养一条小狗实在力不从心。

http://s13/mw690/0016yuvZzy6K6Oz9L0ofc&690

   这个情况现在城市里很普遍,工薪阶层的父母带着孩子,孩子喜欢养宠物,父母不同意,一是没有精力照看宠物,二是担心宠物最后死去孩子会伤心。其实,正像六六所说:“对孩子来讲,有一段完整的情感,比在中途的时候被打断要圆满的多。我们有的时候剥夺了他们感受的权利,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了他们的想法。有的时候想一想作为大人,我们的呵护过于自私了。”六六说的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妈妈在送走小狗的时候,应该和孩子有个商量,一起来决定小狗的去留以及未来,而不是仅仅出于一面的对孩子好,就随便为孩子做决定。

http://s16/mw690/0016yuvZzy6K6OCk9D99f&690

现场的小嘉宾们也是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讨论,比如:13号小嘉宾“深度哥”说: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家长说的是我这是为你好,我为了你少走碰壁,少走弯路,而我们现在需要是,孩子这件事我也没经历过,或许我们一起要往下走下去,我们少的是这个,而不是前者。我们的00后虽然生活在五彩多姿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三观很正,有着超于小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观念和心理。孩子们的观点都很清晰,而且很有说服力哦。

http://s1/mw690/0016yuvZzy6K6OFhus890&690

   2号小嘉宾说:养狗会培训孩子自觉性,听说在中国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的时候,经常还能让爸爸妈妈给他们注册、登记,或者帮他们拎着行李去报道。而我们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带领家长到办公室登记,孩子带家长去跟老师说我要拿书,还有其他等等,都是孩子弄。这样子养狗可以培训孩子的独立、自助性,还可以培养他的爱心。

http://s11/mw690/0016yuvZzy6K6OIMDjkca&690

   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大人都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聆听下孩子的声音,孩子有他们的想法,就像这些小嘉宾们,看到他们的时候,想着他们能说出什么话来,还不是要大人来教育引导,而听过看过之后,却发现,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和孩子的讨论中,原来被教育的却是我们。

   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给孩子一点自主权,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让孩子自己来处理或决定,如果孩子的观点依然偏颇和极端,也要避免和孩子的冲突。这种时候我们不妨从冲突中退出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妈妈的撤离,留给孩子一种孤独的感觉,这样的局面是孩子不喜欢的,他会很快认识到,只有自己改善行为才能避免这种局面。从而最终和家长达成一致。

   爱我们的孩子,多聆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