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你的宝宝是天才》--一本百看不厌的好书

标签:
教育神经元大脑发育婴儿格泽尔 |
刚刚怀孕的时候,买了一本又一本的育儿和胎教的书,可真正看完的,却只有这一本《WOW,你的宝宝是天才》,其实说实话,当初这本书吸引我的,只是这本书的名字,呵呵,心里话,谁不想自己的宝宝成为天才呢?
看了几页,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而欲罢不能了,经常被老公催促着才能放下去休息,呵呵,确实,这本书真的是太吸引我了。
http://s2/middle/3c615367h7e42fb6bd9d1&690
婴儿出生时便有几十亿个脑细胞,称为神经元。有的神经元在孩子出生前就彼此相连,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理活动。其余神经元则在后天经历刺激后才能相通。孩子发育时,神经元形成的突起为彼此的联系和指挥生理活动铺平道路。例如,眼部神经元的突起延及大脑视觉皮质,可“翻译”眼之所见,并经其他神经元突起的联系,指挥人对所见之物作出反应。这类经历每重复一次,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被加强和巩固一次。婴儿0—2岁时,脑细胞发育迅速,神经元联系剧增。到2岁时,脑细胞之间已有300多万亿条联系。同时,未彼此连接、未经使用的脑细胞则被“废弃”。
如果婴儿2岁以前错过了促进某些脑细胞发育的机会,是否会终生有智力障碍呢?不会,因为脑细胞联系的建立在整个儿童期都很频繁,而且有大量的机会促进它。父母在整个儿童期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都会是有成效的。(节选自《WOW,你的宝宝是天才》)。
以前一直以为那么小的婴儿,他能懂什么,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再不就是玩儿了,真没想到,他懂的还真多呢,如果在婴儿时期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等到孩子大了,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我是一个新手妈妈,妈妈和婆婆都不在身边,知道自己怀孕了以后,心里很慌乱,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怕照顾不好宝宝,怕留下什么遗憾,可是自从读过了这本书,我充满了自信,我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宝宝设计适合成长的环境,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我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帮助宝宝成长了,而不是乱成一团,这是最值得我庆幸的地方。
这本书的语言都很简单易懂,它告诉你如何对宝宝的大脑发育状况进行评定,以及如何根据评定结果对听觉、视觉、触觉等各个通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宝宝发挥最大的潜能。看完这本书,你会重新理解这句话:父母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0-1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哪些事如果不做,就会阻碍宝宝的成长?大脑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成长。
母亲们都知道孩子生命中的前几个月对孩子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这一点上作者Glenn Doman和Janet Doman都认为,她们绝对是正确的。但是父母亲们知道他们必须如何利用前几个月使得他们的孩子能发育最佳吗?他们知道应该如何能够刺激新生儿的生命?这种刺激又能够带来什么收益吗?
所有的疑问,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http://s13/middle/3c615367h7e42fbf805ec&690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
·如何给你的孩子制订一个发育基本规划?
·如何评估感官和运动神经传导发育情况?
·如何开发感官和运动神经传导发育?
·婴儿运动的重要性
·智力刺激的重要性
·语言开发的行为准则
·如何快乐地进行教育?
·每日内容清单
·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当父母们懂得他们的孩子是如何发育的,他们就能成为他们孩子生命中最好的老师。最棒的是,这些充满快乐的计划能使得父母和孩子关系越来越紧密,建立起一个永久的学习和爱的联系。
婴儿出生之后的头几个月是对于他一生的健康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是母亲们仅凭直觉就知道的。在这一点上,本书作者格兰·多曼和詹妮特·多曼完全认同母亲们的看法。不幸的是,新生儿的父母并不具备他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以便能够好好利用这几个月或是头六年,为宝宝提供发育时所需要的各种刺激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其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婴儿所具有的真正潜力还几乎不为人所知。
《Wow!你的宝宝是天才》一书为年轻的父母们提供了他们开发宝宝的最大潜能时所需要了解的全部知识。作者首先讲解了新生儿的成长与发育,包括在此过程中的各个重要阶段。接着,作者指导父母如何为宝宝创造一个对促进大脑发育有利的家庭环境。通过填写研究所设计的发育表,父母可以跟踪宝宝在发育上的进步,发现宝宝发育中的长处,同时判断出他在哪些方面仍需要加强以及用何种方法加强。更重要的是,父母将学会为自己的宝宝设计出一套促进其智力及体能发育的最有效适用的日常训练计划。
一旦父母明白了婴儿发育的原理,他们就将成为自己孩子梦寐以求的最好的教师。不仅如此,充满亲情快乐的训练过程将拉近母婴距离,为孩子建立起令其受益一生的学习与爱之间的纽带。
上次去儿童医院给宝贝体检,才发现现在专门有一个感统训练室,门开时,见有不少孩子在里面训练,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大部分是剖腹产的孩子容易患这个,然后看到诸多的训练方法,没有看到说为什么孩子会这样,难道只是陪腹产的原因吗?看看下面的这段话,这是不是感统失调的深层原因呢?
这不仅仅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几个事件,而是一条设计好了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的每一步,对于下一步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母亲最了解孩子
从婴儿刚出生的那一瞬间开始,一场斗争就拉开了序幕。母亲竭力奋战将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而外部世界则竭尽全力使孩子与母亲分开。
这绝对是一个错误,因为只有母亲才是自己孩子的最好的教师。
这场斗争在医院里便开始了。好心的医务人员们经常突然将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把他送到一个远离母亲的哺乳室去。接下来的是各种专家们,他们坚决认为把一个两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里要比让他在家里跟妈妈在一起好得多。接踵而至的是学校制度,孩子要在学校里度过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直到十八岁。教育家们现在甚至说,他们希望孩子从五岁、四岁,甚至三岁就开始上学。
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试图使母亲和孩子分离。而多数人却认为这些侵犯母亲权力的做法属于正常,似乎这样做是天经地义、自古皆然的。
然而,对母亲和婴儿而言,医院的哺乳室、幼儿园,甚至义务教育制度都并非自古有之。这些花样翻新的概念与人类的古老传统水火不容:孩子本应在母亲身边成长,一直到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发育成熟、有能力自我生存的时候为止。
与这些现代社会的模式相反,所有的母亲仅凭直觉就都知道,生命中的头六年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点上,母亲们是绝对正确的。
大多数的母亲还知道,对于她们孩子的一生来说,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至关重要。
母亲们又对了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母亲并不具备必需的知识,因而无法充分利用婴儿出生后头几个月的最佳时机。她们也不懂得在孩子六岁之前的阶段内应该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外部刺激来帮助他的发育,而这些刺激本来就是孩子应该得到的。
汽车出厂的时候都带有说明书,婴儿出生的时候却没有任何说明,尽管汽车的重要性根本无法与婴儿相比。准确地说,倒是可以买到有关如何喂奶和换尿片的说明书,也可以买到介绍一般健康儿童发育阶段的书籍。
但是这些工具书都以两个主要的假设为前提。第一个假设是,婴儿的需求主要来源于生理需要和感情需要。第二个假设是,婴儿的发育阶段是由一系列预先上好铃的遗传生物钟所决定的,就是说,不管外界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或是不发生什么,只要预定的时间一到,铃声一响,某一特定的发育阶段便开始了。
但是,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
可能正是因为这两个错误的假设,使得现代人们对婴儿的养育不是有的放矢地进行,而是让他凭偶然的机遇发育成长。这种错误令人汗颜,人类儿童的成长发育,如此重大的事情,怎么能仅仅交给偶然的机遇去完成呢?
这些错误的假设也对母亲们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误导,使她们违背自己原有的良好判断力,让自己的孩子由别人去抚育。
婴儿与生俱来的巨大潜力不可限量。
如果婴儿真的仅仅需要被喂喂奶、换换尿片、抱一抱就够了的话,那我们就应该可以放心地把许多婴儿集中在一起,像放养一群小羊,只要有一个人看管着就行了。事实上,苏联曾经开创并实施过这种育儿模式。
但是婴儿不是小羊。他们确实有生理上和感情上的需要,但是婴儿同时还有更深一层的需要,即大脑神经发育的需要。脑神经发育的需要就是大脑对于外界提供刺激机会的需要。
一旦脑神经发育方面的需要被充分满足,婴儿在体能方面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就被强化了。
但是,如果婴儿脑神经系统方面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如果那些有可能阻碍或减缓大脑发育的障碍不被发现和排除,孩子在未来将无法充分发挥一个正常的人所应该具有的非凡潜力。
每个婴儿出生时都随身配备了一个母亲,大自然的这个安排是有其重要原因的。每一个母亲,不论她是第一次做母亲还是已经经验丰富、儿女成群,都具有观察自己孩子的最佳能力和机会,并且能够根据她的观察结果凭借直觉采取行动。
就照顾自己的婴儿而言,一个母亲在她最坏的状况下,也比别人在他们最好的状况下照顾得更好。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母亲们总是对上了铃的闹钟式的发育理论心存疑惑。因为她们观察到自己孩子的发育并不是完全遵循那个所谓不可变更的发育时刻表。
母亲们也对基因决定一个人的能力的说法表示怀疑。自古以来,父母们就一直培养自己的孩子去获得父母,甚至祖父母都从未具备的各种能力。
开天辟地以来,母亲就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是母亲们成功地把我们从史前的山洞里带领到现在。
但是,现代的母亲们却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她们自身有可能被取代。虽然她们具备了有史以来母亲们便具有的一切能力:同样的观察能力、同样的直觉、同样的本能、同样的母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她们受到威胁,作为一个母亲不再安全。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得为母子不被分离而战斗。别人总是告诉她把婴儿从她的怀抱中带走送到托儿所去会对孩子更有益。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当好一个母亲不再是时兴的潮流,也不再被认为有什么价值。
母亲们能觉得出来,这个社会出现了严重问题,因为它不再尊重母亲,因为它对幼小脆弱的下一代的抚育既没有兴趣也不愿意花费时间。
当一个新的母亲打赢了分娩这一仗,等到病房里终于只剩下自己和刚出生的婴儿的时候,她便立刻开始做一件每个母亲都必做无疑的事:数一数孩子是不是有十个手指、十个脚趾、两个耳朵、一张嘴。
她开始亲自检查自己的宝宝。她要确定宝宝什么都不少,一切都正常。
母亲只要会数数,她就不需要帮助,能够独立收集这第一项数据。但是在这之后,她就只能孤军奋战了。她仔细地观察婴儿的眼睛,让她大吃一惊的是婴儿眼睛中流露出来的智慧和聪颖,而她事先对这一点完全没有精神准备。
不只母亲,父亲也看出来了。在这一瞬间,父母震惊不已。他们被婴儿身上的巨大潜力和自己肩头的重任弄得不知所措,于是默默地向这个新生儿做出了无数的承诺。
通常,父母会履行他们的大多数诺言。但不幸的是,对于最重要的一条承诺,即帮助孩子达到他可能成就的最高水准,却往往难以实现。原因在于父母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父母学习过如何使婴儿的体格健康发育,以及孩子的情感需要等等,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婴儿的真正的潜力既没有尊重,也所知甚少。
“喂好孩子,好好地爱护他”,这可能是一个还不错的医生对父母的忠告。但是,可能从来没有人告诉过父母应该教婴儿学习。人们总是说,等孩子上学以后,有的是时间去操心学习的事。甚至有人告诉他们,若是孩子太小,在他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开始学习,会对孩子有害。
事实是,学前的等待浪费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六年时间。不幸的是,许多父母被周围的世界吓住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父母们给婴儿的发育和成长提供最有意义的帮助。父母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在这些知识的武装下,父母就能够将这些知识与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特殊了解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个既能够满足孩子的生存需要,又能够满足他大脑发育需要的生活环境。
这本书讲的是在大脑发育方面如何使婴儿尽早起步,以便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发挥出他的全部潜力。本书的目的是帮助父母们理解新生儿大脑的发育成长过程,从而使父母们能够给孩子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增进和加强他的大脑发育的理想环境。
第二章 探索健康之路
当我们最初对脑损伤孩子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不能走路,或者不会说话。还有许多孩子既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因此,我们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对走路和说话这两个发育过程的理解上。
像大多数的研究工作那样,我们也是从检索医学文献开始,以便了解此前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况。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除了研究儿童发育的先驱者阿诺尔德·格泽尔的工作以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其他有关儿童发育的文献资料。格泽尔也许是医学文献上有记载的终身致力于健康儿童研究的第一个人。
格泽尔当然在多方面对正常儿童进行了研究,除了研究儿童的行动和语言能力以外,他也研究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育。但是,他仅致力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儿童发育的细心观察者,却并没有试图加以解释他所观察到的现象。
与格泽尔相比,我们的兴趣更为广泛。格泽尔记录了儿童在什么时候开始学走路和说话,我们则还想弄明白他是怎么学的以及为什么那样学。我们希望确认对儿童发育有重要意义的各种因素。很明显,要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靠自己。
起初,我们向理应具备各种知识的人们请教。我们向有关专家询问“孩子是怎样发育的?”我们问儿科医生、治疗师、护士、产科医生以及其他与正常儿童发育有关的专家”什么是儿童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出乎意料,我们得到的都是知识贫乏的答案,令人震惊和失望。
感觉统合训练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听知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触觉和视知觉。
一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来的不同的感觉在脑干部份做适当的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 感统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三 感统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 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 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 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