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最高的传世经典不再是《圣经》,而是老子的《道德经》。当然,销量不能代表影响力,但它能代表世界对《道德经》的认可及喜爱。遗憾的是,《道德经》虽然在世界上名声震天,但是在它的家乡中国,它的影响却谈不上很大。虽然也有人谈《道德经》、讲《道德经》,但是老子思想一直没有构成一种真正的影响力,没有影响更多中国人的生活。
《道德经》确实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经典,它跟佛经一样,也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于真理的奥秘。比如道的存在、道的体现、得道者的特征以及宇宙的真相等等。而且,它跟佛经的话语体系完全不同,与佛经相比,它更接中国的地气,因此理应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但因为很多原因,它在中国一直没有引起该有的重视和反响。
美国政坛给予老子的评价为“总统之师!”
最喜欢阅读道德经的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他是根据沃琳巴菲的介绍来读道德经的,活琳巴菲是奥巴马的朋友,也是他的财力支持者。“可能可以促销《道德经》是人类的福音”这便是奥巴马的评价,奥巴马也多次表明,他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很大帮助来源于道德经。
当然奥巴马可不是第一个阅读道德经的总统,学习过道德经的还有林肯,英国首相丘吉尔等等许多知名的国家领袖。
美国总统里根: “治大国若烹小鲜”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样才能处理国际关系”
美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
“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美国著名学者蒲克明: “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 “《道德经》是未来世界的一部书。”
美国文学学士,法学学士,物理学硕士,天文学博士迈克尔·哈特:
“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
” “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到经营管理各领域,《道德经》在西方世界被视为至宝,成为除《圣经》之外世界销量第二大书籍,是公认最智慧最古老的学问。
”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比儒家经典更受欢迎,少说也有40多种译本。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
“极力推崇老子的顺其自然,并建议中国所有的学校、企业人员都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
------泰勒-本沙哈《幸福超越完美》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在爱因斯坦家里的一个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已经被翻烂的德文版《道德经》
美国荷里活影星莎朗.史东凭着《道德经》走出了离婚阴影,重塑生活信心。
美国学者芭莉娅: "老子的智能是人类的智能."
"在美国历史上似乎还找不到像老子这样大彻大悟的哲学家"
当今美国最富代表性的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和法国当代思想大师德里达,都明确表示自己的哲学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思想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高尔:
“《道德经》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英国著名哲学家克拉克(J.J.Clarke):
“道家思想在西方的逐渐普及,归结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中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
------《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
英国哲学家罗素:
“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英国著名媒体泰晤士报:
英国的一家小公司为了经营发展和协调内部关系,从《道德经》中获取灵感,提出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公司理念,在短短几年之内盈利激增了200%,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
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
英国学者指出,市场经济思想的真正鼻祖不应是英国人亚当.斯密,而是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中国老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等。
日本学者汤川秀树: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
日本学者卢川芳郎:
“《道德经》这本书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同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法。《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日本著名企业家“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把《孙子兵法》是用在销售上,把《大学》用在管理上,把最难懂的《道德经》用在最重要的领导层上”
“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过分追求欲望的结果是:不仅不能感到舒适,反而会感到痛苦,丧失自我”
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著名哲学大师黑格尔:
“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每一个命题,都要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这就是我的三段式解读法”
“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老子的主要著作我们现在还有,它曾流传到维也纳,我曾亲自在那里看到过。老子书中特别有一段重要的话常被引用:道没有名字便是天与地的根源;它有名字便是宇宙的母亲,人们带着情欲只从它的不完全的状况考察它;谁要想认识它,应该不带情欲。”
“孔子的哲学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孔子哲学毫无出色之点,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中国哲学》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
“这是一种关于理性的学说,理性是宇宙的内在秩序,或万物的固有法则,是太极,即高高在上的载着所有椽子,而且是在它们之上的顶梁”
“太极,实际上就是无所不在的世界心灵”
“理性是道,即路径,也就是通向福址,即通向摆脱世界及其痛苦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便是无所不在的心灵世界”
“《周易》术数与道非二本”
“道学是一种从客体出发的哲学体系,而儒学实际上是一种世俗的政治学说”
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
“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
“中国人太伟大了,我要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
它是较早接受老子思想影响的西方哲学家,早在17世纪,他从到过中国的传教士那里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它曾翻译《道德经》,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二进制思想,开创了现代数理逻辑的雏形。
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
“道,人类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如果你想要用任何一个传统的方法——无论是本体论的、宇宙论的、目的论的、伦理学的等等——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你会因此而把上帝弄小了,因为上帝就像‘道’一样是不可言说的”
海德格尔深受道德经思想影响,以至于道德经德文版也是由他与中国学者萧师毅共同合作翻译的。对于翻译的详细过程,在网上可以找到萧师毅的一篇文章《海德格尔与我们道德经的翻译》
“萧先生:我时常想念您,并希望我们能尽早恢复我们的谈话,我思考您给我写下的引文(Spruch):
谁能宁静下来,并源出自和通过这宁静将某物导向(be-wegen)道路之中,以致它能发出光明?”
谁能透过成就宁静而使某物进入存在(Sein)?
天道!
衷心地向您致意!
您的,马丁·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1947年10月9日给萧师毅的短信
德国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
“老子所称道的上善在于无,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
德国杰出学者尤利斯·葛尔:
“也许老子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
德国著名社团“自由德意志青年”和“游鸟”:
“以老子为精神领袖,其行事一切以老子哲学为依归,追求道家的境界。德国的青年深受组织的束缚,拘束自己的创造精神,因此现在要以老子为导师,追求自己的精神之权利和无条件的自由。”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
“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科拉邦德《听着,德国人》
德国战后著名报纸评论:
“战前德国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时怀中大半带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现在的青年人却带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中国旅欧留学生魏时珍:
“发现这里的大学教授十分热衷于与我探讨中国。在一所乡村中学里,老师向学生讲授“无为而治”的道理,并盛赞老子学说比孔子学说深奥。当时老子成为欧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俄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孔子、孟子对我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向灵魂的生活。顺应自然法则即生命,即智慧,即力量。我良好的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老子。”
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
“得与忘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欧永福:
“难以置信的一本书!”
他3年前首度将中国古籍《道德经》直接译为希伯来文,3年来销量近4000册,让他直呼难以置信。
唐太宗李世民:
“在诸子百家中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这也是中国人常用来表示自大一词的“老子”来源,称自己老子怎么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老子表自大一词全从这里起源。道家文化在汉、唐时期影响最大,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总想把祖先的血统追溯得更光辉一点,这是人性的必然。追溯历史,李姓人物,以老子最好,便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但是老子只是在学问上有成就,还要把他再捧高一点,于是乎唐太宗的子孙便把老子奉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把道教奉为唐朝的国教。
汉高祖以及文景二帝巩固九州,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汉武帝推崇儒家,但晚年下了罪己诏后又恢复道家“休养生息”政策,造就了“武昭宣盛世”。
东汉光武帝“柔道治国”,中兴汉朝;
唐朝尊太上老君老子为祖先,以道家为官方学术,以道教为国教。
宋朝以道教为国教。使用黄老之术治国,创造了“治隆唐宋”的局面。
明朝朱元璋亲自给《道德经》作注,明成祖自称“真武大帝”;
全文链接1: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5d15c90102wrnb.html
有少许注解的链接2: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5d15c90102wra1.html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