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试写--“这样才是真学习”
(2025-01-07 14:35:27)“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这是历朝历代很多读书人寒窗苦读的缩影。
但是这不是真的学习,他们可以将《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名著背得滚瓜烂熟,但最终的目的不是学得一身才艺给社会做贡献,而是考取功名,加官进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如果考取功名失败,他们往往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样,脱不下长衫,成为社会的废物弃儿。所以民间戏称: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认为:真的学习不仅仅是闭门苦读,还有更重要的是走出户外,在大自然的山水间扩展眼界,在历史文化遗迹中体验情感,感悟知识。
书本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通过阅读能感受孔子的深邃哲理,苏轼的狂放豪情,欧阳修的醉翁之意,艾青的爱国情怀。。。但是要成为真正学有所成,可以用自身才艺报效国家的人,仅仅闭门苦读是远远不够的。
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利用每个寒暑假出去旅行,感受祖国壮美山水,体验各地风土人情,感悟到从书本学的知识得到更高的升华。
今年暑假爸妈特地带我去一趟河西走廊,这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点的网红打卡地。第一站到兰州,我第一次如此亲密的接触到祖国母亲河---黄河。黄河波涛汹涌,我们乘坐的快艇在黄河激流中劈波斩浪。这时候我耳边突然似乎听到冼星海悲壮震撼的黄河大合唱,想起历史书上日本侵略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艾青的眼睛常饱含泪水....
在嘉峪关的古城楼上,我感受到大西北戈壁滩的广袤无垠和荒凉凄美。大风呼呼的在耳边响着,我迷糊者双眼,耳边响起荡气回肠的那首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年为抗击匈奴,霍去病马踏飞燕,所向披靡,谱写了大汉民族辉煌的历史。正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今天张掖这个地名成为汉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这英勇不屈的民族基因传承下来,才有我们中华文明三千年的香火不断,成为一脉相承至今的唯一人类古文明。
在敦煌,我在各个石窟美丽的壁画前,梦回那个遥远而璀璨的年代。丝绸之路,漫长而艰辛,但一批又一批的先辈们,不畏辛苦和危险,奔跑在与其他民族互通有无的路上。我耳边又响起悠远绵长的驼铃声,眼前闪过张骞那孤独又执拗的身影。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传承至今成为我们强盛中国的最大底蕴。
有人说,阅读和旅行,如同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觉得非常正确,通过读书,我们吸取先辈们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通过旅行,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感悟体验文明的力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这样才是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