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口危机

(2022-03-23 14:31:58)
据说,中国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量,从几年前的约一千万,逐渐减少至去年只有四十多万,如果不出意外,今年(2022)新增人口可能达到一个转折拐点--新增接近零甚至负增长。
为什么在多子多福传统理念的中国,也会出现西方发达社会普遍的少子化现象?我认为一个观点比较靠谱,那就是从经济学分析,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种投资行为,而现代工业化国家,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生儿育女的投资收益已经大幅下降,开始得不偿失甚至亏损,所以新一代育龄夫妇不愿意投资或者仅仅按照传宗接代要求生1-2个孩子了事,国家的三胎政策响应者寥寥。
以前多生一个孩子,俗话说就是多一双筷子。因为当年作为父母,能给孩子提供温饱就已经称职了。现在要求孩子要优生还要优育,要出奶粉钱还要有各种培训班费用,还提倡不能扔给老人带,要花时间陪伴。确实,在激烈职场竞争和社会内卷严重现实中,养育孩子的投资成本对父母的确是一笔不菲费用。
但收益呢?看看好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就业困难,房价高企,拿到手的工资可能自己都不够花,不仅经济余力来孝顺回报父母,可能还要父母追加投资也就是“啃老”。
所以,从经济学角度,投资收益严重下滑,就是不生少生的社会根源。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人口的急剧减少对未来的国家安全、经济预期甚至民族存亡,都有直接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不惜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原因。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但下滑趋势已经明显出现,需要未雨绸缪。
我想,如果要扭转这趋势,国家一定要大力降低生育这个投资成本,从怀孕母亲的妊期哺乳期劳动保护,到孩子分娩的医疗费用承担,再到孩子学前入托及幼儿园以及后续的免费义务教育延长,让社会资源多分担孩子的养育成本。政策多打出鼓励生育的组合拳,只有这样才能解除生儿育女的后顾之忧,扭转人口下滑不利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方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