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之力学原理——链式反应
(2013-04-23 04:29:03)
标签:
高尔夫体育 |
4月21日与同学井、完及完之友宋战CBD,我和井打完和宋,莱德杯比洞,有炸吃肉,每洞100。完事前说他请,这就成了我当理事后的第二个测试者,即请我打球,胜我即可代表年级参加中欧年级赛。去年比赛我们以总杆多一杆屈居亚军,故我说胜我者至少赢我一杆,那我们就能拿冠军了。
今天我和井最后以每人输400告负,主要输在前九,输8洞,只赢1洞。宋前九表现神勇,8洞过后加6,这个成绩对CBD金T非常不易了。
完经过英国朝圣的洗礼,特别是一冬美女教练的调教,已不可同日而语。动作非常规范,但他说就是距离上不去,一号木也就230。
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主页原因在第四个环节,手。
高尔夫的发力是一个身体的链式过程,一个力学过程,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完成,即脚、胯、肩、手。
脚要稳。因为所有的力都要通过脚得到地的反力。就是通常说的下盘要稳。完在这点做得非常好,下盘稳如盘石。
胯要转。转跨是高球最重要的一环,是力量的源泉。转跨一定要到位。什么是到位呐?可以这样理解,转跨是一个加速运动,F=ma,为得到最大的力F,需要提高加速度a。加速度是矢量。何为矢量哪?就是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所以1,转跨要快,要有爆发力;2,转跨要正,力的方向指向与站位成90度的正前方;3,转跨要到位,即转跨后身体重心要完全移到前脚位置,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职业和业余的最大区别。如没有移到前脚,试想,身体重心质量m相当于滞后,身体动量没有完成自后向前的转移,那么下一步的链式反应就打折扣了。完在这一点看似做的好,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看出了问题。他的收杆很漂亮,但总感觉有点怪怪的,是什么呐?对,挺肚,老詹的挺肚。挺肚不是肚子大,而是转跨重心没有完全移到前脚的表现。完的球路高、落地后滚动距离近,都是因为转跨时重心前移不到位。试想,杆已过去了,重心还在后,挺着肚子,肯定是个仰打。这种球倒旋强,在3000转,所以落地不往前滚。
肩要松。双肩作为一个整体转动,但要松弛。只有肩松,臂才能松。臂松是为形成击球时绳的鞭击效果,如果肩臂紧紧的直挺挺,力传到杆上必定是僵硬的。完子的肩转的非常好。
手要甩。这点最不好选词。因为大家都说手不发力,你甩什么甩。但我仔细想 ,还是用甩比较合适。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试体温,用的水银温度计,要甩。就是那个劲。大家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不抖腕,甩,温度计的刻度不会下去,你使多大劲也没用。完在这点上做的最不到位,杆头速度出不来。最后一洞,A9洞,是个5杆洞,完正在一号木下杆,我喊了句抖腕,只见他球下沙坑。没办法,老人家说过,‘策略是生命线’。
以上的链式反应是个力学过程,每部一定要做到位。做到位就是做充分,做充分就是每步尽量滞后,只有发力延迟才能达到通常说的杆头滞后。
我的体会,如果你目前一号木230,成绩90左右,经常大8,你就到一个临界点了。通常,200码打起来很容易,这时主要是第三个环节肩在发挥,如果你的球slice,说明在肩手共同在使劲,就是常说的手打。
会转胯,这里说的会不是完全做到,但入门了,距离可涨20码;下盘稳定,至少加10码;甩手,加20码。这一加起来是250码,那20码哪去了?链式反应不连贯,消失在连接环节了。意思就是单做一个环节没问题,一起做总是有一个环节做得不充分。这个我们体验多啊,有时也能打个250,那就是链式上了。
因此,只要明白了链式原理,加以苦练,250-260码只是假以时日的事。那天有一个512吗的短5杆洞,我依仗顺风,认真完成好4环节链式,一杆1号木竟然开了300码,只可惜第二杆立功心切,3号木下坡球位打飞了。
抛开心里因素,高尔夫的确是个力学活,其目的是通过身体的一系列力学过程获得最大的杆头速度。
以上的力学分析,非常初步。实际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杆头速度,而是杆头动量,FS,F为杆头击球的力,S为力的作用距离,即击球的目的是通过杆头动量对球做功,实现能力转换,使球获得最大的起飞速度,即FS=mVˆ2/2。关于这一点,大家可理解为,有时,我们说这人球击的扎实,像我队的高手朝东,那就是杆头与球的作用距离S远,或称作用时间长在起作用。
关于高尔夫,除了力学原理,要慢慢道来外,还有很多‘仿生学’的事要说,包括链球与高尔夫的发力,乒乓球发球与高尔夫的甩腕,台球与高尔夫推杆,网球与高尔夫一号木,多了,只是这阵实在太忙:超限结构,芦山地震思考,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国贸3B,各类设计的活,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