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2022-03-15 06:28:55)
标签:

转载

分类: 神游天下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山北山,就是最早为人类所登临的少华山,这里遗留大量历史痕迹,以北山正中的三清宫为中心。这其实是道教先师亲身实践的建筑创作,他们以山为屏障,以大地为纸张,以砖瓦为笔墨,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建筑围绕三清宫形成,呈拱月之势。余从西海岸过来,寻访路径已不同古人,遂以目击顺序展开摹写。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九天应元府位于三清宫正南方“离”位,仿木斗栱歇山顶石构件。“离”者火也,雷神司火,雷神道号为“九天应元普化天尊”。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正面额枋遂题:“九天应元府”,枋下为莲花状雀替。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歇山前后坡用两块整石分段凿成,造型优美。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松树林。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此景观为“情侣石”,底座相连、上部分离,观之如紧紧相拥的情侣。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大尾巴的松鼠耐不住寂寞,跑出来觅食,享受着山林佳气。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龙虎殿处于三清宫正东“震”位,建于明天顺丁丑(1457)年。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殿前左右两侧利用天然山岩浮雕有青龙盘蟠、白虎伏踞造像,造型生动逼真,故名龙虎殿。[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左青龙右白虎。[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青龙盘蟠。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鳞角清晰。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白虎伏踞。[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殿以花岗岩仿木斗拱结构构建,前庭后殿,左右廊庑配殿,为封闭式庭院结构。[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门回望。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进门后为露天庭院,庭院后部为长方形大殿,殿前设石阶五级,台阶之上以四根整条石柱支撑殿顶,形成三间宽0.70米的龛阁,内供玄元皇帝老子等三尊神像。两边神龛原供石雕神像各9尊,全殿共21尊,现所存无几,且大部分残缺无头。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两边神龛。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龛围列。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龛。[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龛。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风雷塔位于三清宫东北向凹口峭壁上,全石雕凿而成,塔底面宽0.62米,高1.96米,为仿唐宋木楼阁式。作七层造型,其中第七层为葫芦形,六面实心,六角微翘,每层皆作复缶式披水。相传建王祜墓时,为避山口风雷而建,故名风雷塔。据江西省文物普查队鉴定为宋代建筑。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浑厚敦实,历经风雨而不动。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王祜墓。位于三清福地东北“艮”位,墓地座山而立,层层升高,前陵后寝。整座陵寝全部用麻石构建并铺垫地面,宽7.3米,纵长9.2米,前后高差8.3米,建筑面积67平方米。墓室台基之上为拜堂,两重,间隔寻杖栏杆护板,墓后封土与山平,封土上建方形小庙供神像,是赣浙闽皖四省交界一带典型的民间建筑风格。王祜,字永,道号帽峰、费隐。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墓门为双柱冲天式牌坊。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寻杖栏杆。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墓碑。[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龛。[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壸门。[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刻瓦当滴水。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享殿全景。[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王祜墓建于石台之上,占得地势,高峻雄伟。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从王祜墓可观三清宫身影。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天门华表,顶端有石雕“狻猊”一对,今仅存西侧一只。石柱正北面刻楷书楹联:“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中间香炉。[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华表全景。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华表后为天门牌坊。这条北坡线路是宋明先人的登山古道,风门、天门皆在轴线之上。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左神殿。[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左神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右神殿。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右神像。
       左右护卫增加了神秘的仪式感。[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天门与左右神殿,亦称少华山门,庄重而有仪式感。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天门峰”石刻。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潘公庙。位于海拔1557米的灵龟峰顶上。庙不大,全由花岗岩石叠砌而成,顶部庑殿式,庙宇四方形,简单古朴。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庙柱石刻横额字为“吴永王”,立柱刻字:“三清山太阳庙”。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神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潘公庙出口。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雷神石雕位于天门前的路口。高约一米,造型别致,雕工精细,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冲虚百步门。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冲虚百步门”。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百步门的含义应该是指:走到这里,离目的地只剩下百步。[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拱券为纵联并列石制。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百步门外,依旧风光无限,山形卦象。从此向下,尚有五大天门、风门,皆是先人的遗迹。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回到天门之内,沿另外一侧环路绕行三清宫。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天梯”。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走进走出,总是离不开三清宫的温暖目光。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当和龙虎殿平视时,才知它身处在绝壁之上。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亭亭如盖的松林。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福地。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身后有屏山,身前是水塘。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宫前,是高低错落的石砌广场,尽在眼前。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紫烟石”。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紫烟石上,原有建筑留下的石窝。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壁上有石刻。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飞仙台位于三清福地西北“乾”位,是道教迎仙会仙的象征性石构建筑,建于明景泰年间,台高6.80米,底座2.77米,为仿印度早期窣屠坡式宝塔,三层四门,寓意道教三清四御。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正面刻字,迎向绝壁。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方形须弥座。[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阴刻:飞仙台。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塔肚四面辟门。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七层相轮塔刹。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刻字。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刻字。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刻字:提调官。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连理松,两松同根。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涵星池。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涵星池。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青松。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清晖池。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清晖池,仿佛太极图案。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砌广场。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终于来到三清福地的核心,中央无极土。三清宫整体外层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图式”、内层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图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图式”隐秘布局。北是天一水池(坎卦),南是九天应元府(亦曰雷神庙,离卦),东是龙虎殿(震卦),西是涵星池(兑卦),西南是演教殿(坤卦),西北是飞仙台(干卦),东北是王祜墓(艮卦),东南是詹碧云墓(巽卦)。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宫牌坊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横亘于必经的路上。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砌斗栱瓦檐,字板上刻:三清宫。[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宫”牌坊。[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登殿步虚升太虚上之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灵官殿。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灵官护卫。[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阑额上刻:灵官殿。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魁星殿。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魁星。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阑额上刻:魁星殿。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宫前有石香炉,炊烟缭绕。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屋顶为木构斗栱檐椽,皆为重建。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香亭。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井栏,刻“清净”,下有潜龙吐玉石雕。[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井栏石刻。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宫的前导空间序列。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宫,坐南朝北,海拔1532.8米,石木结构,面阔10.4米,进深19.8米,总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是三清山道教宫观主要建筑之一,也是三清山道教宫观建筑八卦形制的中心。三清宫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因供奉道教三清尊神而得名。宫观前殿后阁。[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福地,正门两侧石框柱刻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三清天尊供奉于主位。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葛玄。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葛洪。
      三清山道教起始于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相传葛洪到三清山结庐炼丹修道,著书立说,被尊为三清山的“开山始祖”。唐僖宗时,信州太守王鉴任满后举家迁往三清山隐居、修炼、建宫观,称三清福地。 明代,王鉴后裔王祜,于景泰年间(1450~1456),在三清山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宫观工程,浙江常山全真道士詹碧云协理。三清山道教活动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三清山从此远近闻名。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送子娘娘。[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顺角梁。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四柱穿斗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排云桥。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詹碧云藏竹之所,即詹碧云墓。詹碧云,全真道士,明朝景泰年间受王祜所聘,主持三清宫观务,是三清山古建筑群的主要设计者和参与者。墓门外设石阶十三级,墓前正中辟门阙,左右连接厚墙。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门匾横题:詹碧云藏竹之所。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詹碧云藏竹之所位于三清福地东南“巽”位,依山而建,前陵后寝,前后高低五重,高差13.2米,面阔7.4米,纵长25米,全部为花岗岩石结构,建筑面积约185平方米。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壸门。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建筑层层向上演进,至石塔。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前面三层是平台,平台之上是拜台,拜台上面是玄宫,玄宫前嵌空白无字青石板墓碑一方。玄宫正中置石雕须弥座,座上为碧云藏身塔。塔高3.67米,由整条花岗石雕刻而成,分三段造型,下段为双层环形基座,中段成腰鼓形,正面镂空成拱状神龛,龛内放置詹碧云石雕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碧云藏身塔。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碧云石雕像。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门石墙。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建筑师与自己呕心沥血的营造长眠于一处,也算是圆满。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古丹井。位于三清福地中间“土”位,相传为葛仙公炼丹所掘。丹井由花岗岩砌成,直径1米,井深3米,清澈见底,终年不枯,质纯味甜,为三清山第一名泉。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石壁溜滑。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海拔1500米的古丹井。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纠察府”石殿,花岗石结构,宽2.08米,深1.26米,脊高3.25米,面积2.62平方米。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横匾题:纠察府。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纠察府内供身着明代文官服饰石雕神像6尊,殿前左右傲立有石雕武士翁仲2尊。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殿前武士。
[转载]【上饶】三清山古建筑群
       离开北山,踏上阳光海岸。我知道,前方有荆棘和杜鹃。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