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天将至,三伏贴用正当时。」关于“三伏贴”,你了解多少?

标签:
承康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培训育儿杂谈 |
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时阳气盛而肌肤腠理开泄,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机。此时段进行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体内阴寒之邪较盛的患者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三伏贴的历史悠远,起于清代的张璐,此人善治哮喘,并且善于总结,发现三伏天艾灸的哮喘病人效果要好于别的时间治疗的病人。随后他制作了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药物制作的三伏贴,这些药物,基本都是温热的药物,能够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卓然,继而推广流传开来。
一、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借助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皮肤松弛、毛孔张开等特点,使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扶阳驱寒、扶助正气的作用。
二、
三伏贴和艾灸、拔罐、刮痧、推拿、针刺一样,属于中医外治法,简单说,就是通过外力治疗体内的病。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因为我们的皮肤也能够呼吸,能够交换外界与体内的气,皮肤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连,所以通过皮肤,可以由外到内调养五脏六腑。
三、
l
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l
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
l
肌肉酸痛、颈椎病、腰腿痛等;
l
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
l
哮喘、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汗症;
l
免疫功能低下,阴虚,阳虚,气虚等体质。
四、
l
l
l
l
l
五、三伏贴每年贴几次?
每年根据季节的情况及伏天的长短决定贴敷次数。常规来说从初伏开始,到末伏结束,大约为4次。
2024冬病夏治时间: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8月3日;
【加强贴】8月4日-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温馨提示:“三伏贴”无须都挤在三伏第一天,只要每次贴敷时间间隔在十天左右即可。
六、贴三伏贴后的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不宜直吹空调、电扇等,避免受凉,穿着衣物宜干净、柔软、宽松、透气;
2.避免游泳,6小时后再洗澡;
3.贴敷期间饮食清淡,慎食辛辣刺激和肥甘滋腻之品,忌食生冷食品;
4.贴敷时间:
儿童:1~3 岁,1 至 2 小时,(两岁以内的儿童不建议贴敷)
3~6 岁,3 至 4 个小时,
6 岁以上,4 至 6 个小时
成人:6 小时左右,可以根据皮肤接受程度增加到 8 个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勿贴时间过长;
5.贴敷期间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严禁挠抓,宜用清水、温水冲洗,不宜使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6.贴敷时局部皮肤有痒、热、微痛、少数出现小水泡,贴敷后皮肤有色素沉着均为正常反应;
7.当日有发热、流涕等感染或感冒症状者不宜贴敷;
8.三伏贴只是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