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以致远康·必相守

标签:
承康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培训育儿 |





为推动小儿推拿学科建设与交流,2024年1月13日—1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成立会议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济南市南郊宾馆举办。全国各地600余名小儿推拿同仁线下参加会议,线上观看人次120余万。
承康小儿推拿张素芳教授被礼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问。与会期间,张素芳教授嫡系传承人周奕琼主任分享了张老《从形、气、意谈小儿推拿的手法与功法》报告,强调守身形、练手形、意随形走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重要性。
1925年,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他认为记忆具有公众性,无论是历史记忆还是自传记忆,记忆都必须依赖某种集体处所和公众论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才能得以保存。
对于儿推前辈的尊重和重视,以及儿推技法的有效延续,使中医小儿推拿的传承与发展融为一体,将儿推“集体记忆”更为全面、深入地把握了中医的文化特征,更有效地发挥它的实际作用。
康 · 必相守
为了更好的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传统中医深厚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感知力,使传统“非遗”文化能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自2023年9月开学伊始,承康小儿推拿周奕琼主任代表市级非遗项目“孙重三小儿推拿”,积极参与了济南市“泉润非遗 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作为济南市舜耕小学“小儿推拿”科目校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开启了非遗项目宣传推广和传习授课工作。
在非遗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示,学到了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知识,非常有意思,“教我们,也是让我们传承下去。”不少同学有着这样的认知。
“这也是为什么非遗要进校园,因为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需要时间和耐力,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是推进非遗传承很重要的条件。”周奕琼主任在非遗传承课堂上,语重心长地说,“能在推进中医非遗项目传承上尽份力,收获远比付出多,还能时时刻刻观察到孩子们的健康情况,呵护孩子们的健康,也是我们非遗人的责任之一。”周奕琼主任又目光鉴定地说道。
如今,在学校各级领导及老师的积极参与推动下,将优秀的非遗项目引进了校园授课学习,已经陆续培养了一大批喜爱非遗、热爱中医、掌握小儿推拿基础知识的学生,参与课程的学生对非遗项目和中医儿推的认识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依托校园浸润,非遗的生命力和创新性均得到增强。
祖国传统中医,起源于民间。振兴中医,既要依靠专业人才,也要依靠亿万群众。把中医药知识普及到广大家庭中去,不仅能大大促进民众的健康,而且对于繁荣中医事业,传承中医知识也有重要意义。所以说,传统中医的承·以致远(持续传承发展)以及康·必相守(健康科普意识)无论如何都应该成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小儿推拿进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传播健康知识,传承中医精粹;护佑百姓健康,提升保健意识,是对承康小儿推拿中医事业的不懈坚持最好的深度褒奖和完美诠释,承康小儿推拿“心与百姓同忧喜”,并一直为之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