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专生
(2015-06-14 15:27:40)
标签:
教育中专中专生生源后来 |
分类: 感悟 |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非常了不起,此次学生回校举办毕业30年同学聚会时一名学生说,如果当年上了高中考大学,按现在的大学招生,起码能上985或211大学,也有可能上清华北大。
八十年代初期,中专有高中中专和初中中专之分,分别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后来中专一律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中专的生源与大学的生源质量没相差不大,家庭条件较差或农村的孩子更多的选择上中专,二年后便可以工作挣钱;初中中专生源质量比重点高中还好,中考后首先是中专录取,再重点高中录取。九十年代后来调整为先重点高中录取、再初中中专,最后普通高中,如今则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最后才是中专、职高。
当年有一流学生上中专,二流学生上大学,三流学生读研究生之说,意思是最好的学生上了中专,考不上中专只能上高中,后来再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作不如愿又重新考研读研。经常听到一些人因为考不上中专,只能上高中,后来考取大学。清晰记得我84年带过的班级41名学生中有7人是地、市级三好生,大多学生都是所在县里中考成绩前几名或前一、二十名。如此好的生源如果上了高中考大学肯定没问题,上重点大学不是天方夜谭。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工作以后表现不俗,不少人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大专、本科学历,不少人成为硕士、博士,晋升到副高、正高,在单位里当年的中专生不比后来的大学生逊色多少,不乏有部分比大学生更优秀。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是幸运的,毕业后都由国家包分配,十七、八岁不到二十岁参加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后来大多工作不错,生活也不差。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是不幸的,如果当年上了高中后来应该都能考上大学,如果是现在肯定都上985或211大学,如果大学毕业后再工作绝对比现在更有成就、更有出息。
没有如果,或许全是命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