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教学目标的建议
三百卷生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符合课程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力求做到具体明确、有操作性。
从总体上来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设置和表述的教学目标起了参考示范作用,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教师教学用书》应该把“阶段目标“再有层次地分解到到各年级、各学期,直至各单元、各课,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这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整体,层层做落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在这方面需要改进的是:
1.各册编写体例不统一。一年级上册在“说明”中按“汉语拼音”
“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分四块设置了全册的学习目标。一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在“说明”中没有设置教学目标,其他各册在“说明”中不分块地设置了9-13条教学目标。
建议统一体例,都能依照“课标”按“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设置教学目标。
2.
目标设置有缺失。除了几册《教师教学用书》缺失全册目标之外,还有以下缺失。
(1)各册“说明”中的全册教学目标中,都没有对“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2)各单元都没有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3)没有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设置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口语交际的目标是针对整个口语交际课程说的,口语交际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所有学习活动之中,而不仅仅是不仅仅是口语交际课的任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了口语交际教材,各册“说明”中仅依据教材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而没有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设置教学目标,使得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目标打了折扣,应该立即改进。
(4)各课的教学目标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也有缺失。例如许多课都缺少了默读目标,有的还缺少了综合性学习目标。由于课本没有编写写字教材,所以也缺少了写字的教学目标。别的方面的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建议把缺失的教学目标补充完整,以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这里,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桥》一课的的教学目标为例,说说教学目标的表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就目标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表述。虽然这四条目标没有明确写出,但是可以看出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其他各册也都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我们老师特别需要学习的。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目标1准确而具体地提出了这一课的识字和写字的目标,表述具体明确,有操作性。目标2也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缺少了默读这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目标3和目标4虽然准确,但是表述得笼统,缺乏操作性。
先说目标3。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确要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这种目标没有个性,哪一课都可以这样说,几乎是万能的。还有,“理解”和“体会”都是内隐性行为动词,我们只有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理解和体会到了。所以,这种目标似乎明确却十分含糊,难以操作。
再看目标4。课文表达的特点自然应该学习领悟,但是哪一课不需要?“领悟”也是个内隐的行为动词,所以这样的表述也含糊,难以操作。
《桥》一课的课后题2这样问道:“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如果学生能在自己读书的基础上说出答案,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理解了课文内容,是不是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一条目标不妨改为: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如果再加上方法和过程目标,还可以表述为:
能认真读书和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同样道理,目标3可以改为:
能按照课后练习3的提示找出并说说课文表达上的特色,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表述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而且有个性。
类似这样的目标还有一些,例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的目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此类的问题在各册《教师教学用书》里不同程度的存在。例如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课的目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的目标3: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里还有一些空泛的思想教育教学目标,例如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的目标2: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还有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的目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这里的“树立……信念”和“受到……的教育”都是空泛的目标,在教学中容易误导师生说大话、空话,使得思想情感目标落空。过去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目标3却表述得比较好: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说要“了解”“感悟”到的都是这一课表达的内容和道理,
“初步学习……方法”也是这一课所含有的。尽管这些表述还应该改进,但是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目标却比较实实在在,少了大话、空话。
我们希望都能这样表述思想情感目标,并且表述的更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不给大话、空话留下位置。
《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表述,对广大教师有很强的指导示范作用,直接影响了老师们的认识和教学实践。
《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一课的教学目标3是这样表述的:
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在人教论坛的帖子里,一位老师对这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
以教材为例子,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很明显,这个目标受了教参的影响。
我回帖说:“这一条目标似乎是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另一位老师反驳说:“这一条应该可以的,现在讲究课堂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位老师对语文课程特点和三维教学目标综合性的理解出了偏差。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师们其所以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问题。除了缺乏教学目标的业务知识之外,也与《教师教学用书》表述的疏漏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建议对《教师教学用书》教学目标的表述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科学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是近二十多年才提出来的,大家都在不断学习和提高之中。我们相信,编写《教师教学用书》的专家和老师们一定会不断提高编写水平,更好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质量更上一层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