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山南边境深度游(十九)基巴乡

(2014-02-22 10:05:25)
标签:

旅游

游记

西藏

错那

基巴乡

    7月7日(星期日)  第九天

    我们今天的大致线路是先去基巴乡,然后返回错那县城,如果到县城时间尚早就继续向措美方向走走。

    昨天我问过酒店老板,连续下了几天小雨,回错那的路还能走吗?他说雨不大,早走没问题,但是施工车辆反复碾压之后路就不好说了。我们吃过早饭,7:50从江淮酒店出发,公里数为453063公里。

    8:50到达海拔3290米的贡日乡,这也是四个门巴族乡之一,因为这里没什么景致,我们未停留。当开到贡日乡对面的半山腰上时,发现这里景色不错。

http://s11/mw690/0016l7zZzy6GMv2V1H4ea&690

    山谷间的白云慢慢的翻滚升腾,远处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翠谷之中,山腰间的道路蜿蜒着消失在远方。

http://s9/mw690/0016l7zZzy6GLHsxMAoa8&690

    远处山上依稀可以看见弯弯曲曲的盘山路,那是我来从错那到麻玛乡时走的路,它的一半已经掩映在片片浮云之中。这条路两千多米的海拔垂直落差把游客从4500米高的青藏高原一下在带到温暖湿润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人们体会到了候变化的多样性、生物分布的多样性。我们下山的时候衣服越脱越少,下午上山回错那县的时候,衣服会越穿越多。

http://s1/mw690/0016l7zZzy6GMw68M48e0&690

     我们在路边也看见一些杜鹃花,但是没有成片的感觉。我觉得这里的植物和墨脱有些类似。

http://s2/mw690/0016l7zZzy6GLHJJwhb71&690

    9:30我们到达海拔3520米的吉巴乡,这段路行程14公里。快开到的时候已经能看见边防军的瞭望塔了。

http://s9/mw690/0016l7zZzy6GLIJ6JJKa8&690

    吉巴乡位所在的基巴村位于中国和不丹边境,西距国境线20多公里。

http://s7/mw690/0016l7zZzy6GMuF4Zlcc6&690

                                  基巴乡政府办公的房子

http://s11/mw690/0016l7zZzy6GLHTiAmm3a&690

    我们到达村政府之后向汉族工作人员打听不丹的方向,她很警惕,就是不告诉我们不丹边境在那个方向。我们自己问村民,知道了不丹的方向。不丹尽管是我们的陆上邻国,但是因为印度千丝万缕的影响,还没与我国建交。同时,我国与不丹也存在领土纠纷。我们在这里的确感受到两国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

 

http://s11/mw690/0016l7zZzy6GLI6hQJIfa&690

    在村子中看到一个很老的房子,有些破旧,房子旁边还有两个用圆木砍出的梯子。主人说他也不知道这房子是什么时候盖的,从小就住这房子,他今年50多岁了。

http://s1/mw690/0016l7zZzy6GLMfyexG00&690

    今天是星期日,当地驻军战士和村干部在打扫卫生。我与一名士官聊了起来,为了避免怀疑,所有涉及军事的我都没问。他是河南人,在这里已经服役将近8年,一直就在这个我们认为山清水秀的地方服役,刚到这里时的营房是帐篷,不象现在能住二层楼。当我赞美这里的景色和空气的时候,他什么也没说,但是通过他的表情我看出他并不认可我的说法。换位想想也是,我们从喧嚣的大城市来到这里想追求一种幽静,而他们年年在这里戍边,周围的景色几个月就看腻了。尽管这个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但是也就那百十来个村民,熟悉到谁今天新理了头发都知道,那种寂寞可能是我们难以体会和理解的。他告诉我今年下半年就将退伍回家了,脸上露出一种期待。

 http://s15/mw690/0016l7zZzy6GLMMpyiO0e&690

    据说以前这里民居上都有男性生殖器的图腾,但是我们没找到,战士们说很多拆了,盖的新房都是藏式的民居。因为门巴族与汉族、藏族交流之后觉得那些图腾是不文明的东西。要想看门巴老民居就要到偏远的村庄才有,我们时间不够,只能又留下遗憾。看来民族融合之后也会消失很多东西,一个民族要是能把自己的东西长久保持下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http://s14/mw690/0016l7zZzy6GLIreXsF5d&690

    我们决定到另一个方向看看,穿过村子看见一块石碑,知道沿着这条路走就是吉巴到马拉边防军的巡逻公路了。不过看完这个石碑,我们实在不知道这个乡到底叫什么名字呀?村口、乡政府和这个石碑里面的称呼都不一样呀。这时我们看到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打算问问向前能走多远能到边境,她不等我们问完,沿着山坡飞快的跑远了,看来此地极少来外乡人。我们开车沿着边防军的巡逻线路走了一段,发现由于接连几天下小雨前面道路很泥泞,挂上四驱还在打滑。不知前面到底什么路况,为了节省时间,果断后撤。

http://s7/mw690/0016l7zZzy6GLJq7vL066&690

    10:35我们离开吉巴乡,沿原路返回,在斯木村三岔路口,直行到麻玛乡,左转上山就是回错那县城。这时遇到四辆工程车由于上不去山,一辆接一辆倒退下山。路面被压出多道深沟,而且泥浆飞溅。我们被迫在这里等了两个小时,他们才全开走。张师傅挂上四驱,我们的车在泥塘里七扭八歪的终于开过去了。

http://s9/mw690/0016l7zZzy6GLKr9giA28&690     从麻玛乡回错那的路就是这样的泥泞路,看来当地人说连下几天雨道路就没法通行此言不虚。我们不时遇到施工车辆,他们作业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旁边等着。还好,他们都是断续放行。

   
http://s2/mw690/0016l7zZzy6GLKYnkYN11&690    来时遇到的“边境第一乡--勒布”的牌楼,现在我们看到了它的另一面。我有机会一定在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来勒布沟,踏踏实实的多待几天,了解了解风土人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