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句》教学设计

(2018-01-10 15:39:25)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鲍蓉专辑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绝、窗”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师生对诗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两句诗?

这么优美的图片,你能想到哪首诗?

最后一个机会,谁敢挑战。

这首诗的作者你知道是谁么?(李白),李白我们称他为“诗仙”,那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位诗人,他是谁呢?一会上课我们来认识他。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李白我们尊称他为 “诗仙”,那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位诗人,他是谁呢?一会我们再来认识他。

 

一、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位大诗人,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诗圣”的唐朝诗人——杜甫。(出示杜甫的图片)

 

二、了解诗题:

1.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齐读诗题。

2. 写一写诗题。注意“绝”字,讲解要点。

3. 再次齐读诗题和作者。

4. 了解“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在古代,一首诗有四句称为绝句,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哪首诗是绝句。绝句有两种,一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一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它是一首——(七言绝句)。

三、初读古诗:

(一)自由读诗:

1.(出示带拼音的古诗)一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要想把诗读好,是有绝招的,想学么?那老师就把绝招传授给你们。

(二) 绝招一:认识生字。

1. 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2. 去拼音认生字:个别读。

3. 请学生说一说容易读错的字?或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注意:含和岭)4. 同桌互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5. 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6. 认读词语:四位同学分别读词语。

7. 认识多音字“行”,“泊”,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8. 认写“窗”字:

通过窗户的图片和古体字,帮助学生识记“窗”字。

指导书写“窗”。

学生练写“窗”字,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二)绝招二:读好节奏。

1. 欣赏范读视频。

2. 出示带划线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好古诗节奏。

3. 学生展示朗读

 

四、再读古诗:

(一)绝招三:理解画面:

1)学习一、二句:

1. (出示前两句,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柳树,黄鹂……)

2.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呢?(柳树……)冬天也有柳树呀?怎么知道这不是冬天的柳树呢?(柳树是绿色的)

3. 你是从颜色看出来的。写到哪些颜色?(黄,白……)哪里看出绿和蓝色的?翠和青,有绿天吗?青是什么颜色?(蓝色)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么多种颜色么?4. 你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播放PPT)你想说些什么?

5.美美地读一、二句。

6. 我们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可是诗人觉得还不够。仔细听,认真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7. 哪个字写黄鹂在叫?(鸣)你觉得黄鹂在叫什么? 

8. 你还发现了什么?这里没有飞字啊,那个字体现了飞?(上)

9. 谁能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幅图,说的时候要有顺序,可以先说近处的再说远处的。(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一群白鹭排成一行飞上蔚蓝的天空。) 

10. 小结:诗人不仅写了黄鹂、柳树、白鹭和蓝天四种景物,写到了黄,绿,白,蓝四种颜色,还用“鸣”、“上”写出了声音和动作。可谓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板书】

2)学习三、四句: 

1.诗人看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也看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还看到了?(读)

2. 理解“千秋雪”:这就是千秋雪,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西岭山上终年白雪皑皑。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西岭山上的积雪千年不化。所以我们称它为“千秋雪

3. 如果你是诗人,打开窗户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这么美的景色,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一样,你不想读一读吗?

4. 诗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千秋雪”,打开家门,他还能看到什么?(读)。

5. 理解“万里船”:杜甫的家,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一艘停泊在诗人家门口的小船,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就是这艘小船却要历尽艰辛,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杜甫的家乡顺流而下,远行至东吴,也就是现在的江南。从成都要东吴有多远呢?相当于我们绕学校的操场跑一万圈。这么远的距离,所以这艘船就是“万里船”。

6. 指导朗读后两句。

(二)知识积累:

1. 了解“千”、“万”的作用:千秋雪和万里船,这里的千和万并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是一种夸张。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中也出现千和万呢?复习以前学过的含有千和万的诗句。

2. 还有一些成语里面的千和万也表示很多的意思。大家知道哪些?

3. 指导朗读千秋雪和万里船:

经历了那么久的时间,跨越了那么远的距离,所以我们要读的慢一点。谁能读好?

后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读,男女生读。

五、美文诵读:

1.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再次走进诗中。(师配乐朗诵)

2. 睁开眼睛,请学生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3. 请个别同学背诵这首诗。(个别背诵)

4. 全班配乐背诵。

 

六、拓展延伸:

1. 出示另外一首《绝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己读一读,背一背,或者找一找其他杜甫的或者春天的诗。

3. 同学们,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在这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