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有效的写字教学》读后感
(2018-01-09 07:33:49)
标签:
读书心得 |
分类: 万春花专辑 |
在这个世界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没有选择走捷径——上网搜索本书读后感看。因为我想自己“探路”,找寻书本带给我的最真实的感受——边回顾边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才是最真实的。
《走向有效的写字教学》这本书从意识、放松、姿势、笔画、结构、章法这六大点作介绍。每一大点之下又分了许多小点来详细说明。每一小点都有一个共性:先用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例或道理引出想要介绍的“对象”,再作具体展开并添加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辅以说明。我将从一下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受。
一、事例精挑细选,案例警醒读者,活学活用。
在读这本书的“放松”章节时,我在课堂上随即活学活用。学生书写握笔显得很用力时我随口就说:“放松,让自己轻松些,对!再放松,好,身心愉悦地进行书写吧!”学生听到我的提醒后,明显改善不少。有时,我也会拿起一支铅笔用力握着让学生观察这样对不对?学生立马会说:“老师,太用力了。”我立即改作放松状态,学生说:“对,就这样!”这正应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个教育真理。又是说了好多遍学生还是改不了,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状态。当发现“我”的样子就会立即给出判断。接着,我微笑地对他们说出其中的不足时,学生就会坦然面对,欣然地去改正。
本书中对“姿势”的介绍花了很多笔墨,我也很用心地去研读,发现屈老师的心真细。屈老师善于把学生出现的状况用语言具体描述出来,并告诉我们改正的方法,真的很受用。首先强调“姿势重于笔画”,其次告诉了我们“提高重心”的方法,然后告诉我们“握笔”方法。其中屈老师指出的“倒钩手腕者笔尖向着左后方,甚至向着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姿势,在我班也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于是在写字教学时,我就在黑板上握笔把这种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呈现出来,并将屈老师说的顺口溜教给学生:拇指食指画个圈,中间留出一条线,掌中有个望远镜,指实掌虚记心间。学生一听到顺口溜立马起劲,并跟着我一起做“望远镜”动作,十分开心。于是我又来了句:两臂对称放两边,伸出桌面一点点,手腕向后弯一弯,手部向左翻一翻。每当写字时,我就用顺口溜提醒,学生可来劲了,都按要求做,比以前我重复说“注意写字姿势”这句枯燥的话好上几倍的效果呢!
屈老师的“手腕操”有一次我在课中休息时与学生一起做了一下,效果很不错。学生没有把“手腕操”当成是一种训练,而是把它当成了课间小游戏活动,边做边乐,我也高兴极了——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效率自然高。
“一手好字,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写是重复,只在原地打转;练是创造,螺旋上升。”这句话对我很有触动。我也将它送给了我的学生,希望他们能练好字,让他们写字时“较真”,让他们认识到,原来只要认真,自己也可以写得好。
二、“韧性”付出,“智慧”纠正,敢“破常规”。
小学生自制力差,“学生的写字”必须有教师的“韧性”付出,必须有“智慧”地去纠正,即使有暂时的停滞或后退,也必将被教师所投入的“激情”融化,孩子会因此而有继续向前走的勇气。纠正书写姿势是一个新的开始,请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话——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书写的过程中,不会永远都是痛苦,苦过甜来,甜更甜。
讲到笔画的“顿笔”“挑锋”这两块,我也在反思自己没有做到,我教学生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我发现屈老师很有“破常规”能力,有主见。例如在书中的自序部分他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败,就是对汉字的轻率”。第二方面《中国娃》这首歌词中“横平竖直”,屈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横画是平的吗?”大胆提出“横不平”,然后分析的有理有据,强调“横不平”主要是出于审美的需要,令人信服。
我发现屈老师很有把枯燥的知识和繁复的技巧生活化的能力。“捺”的书写屈老师采用“滑滑梯”的三种形式做介绍,一个笔陡的,一个适中的,一个平缓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接受“捺”画书写时的特点,很有效的方式。
书中三次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这个简单的事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好了,就是对语文教学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
最后用一句网络语作结——不逼一逼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我是,不逼一逼自己,哪会在一周内看完此书!收获屈老师的教导,收获组长安排我们看书的那份心,收获指导孩子们有效写字的喜悦,收获埋头研读中那份“静下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