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蒋军晶 初识群文阅读
(2018-01-01 20:25:13)
蒋军晶老师现在已是国内知名的特级教师,是“群文阅读”的代言人。这两天在读蒋军晶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
读前,我是给自己制定了目标的:作者是如何开展群文阅读研究的。教书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回顾从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到成为教学骨干大约花了13年的时间。而成为骨干教师以后,教学水平就进入一个瓶颈期,没有后退,但也没有多少提升。今年读了不少的书籍,发现自己缺少专题的研究,深入的思考以及大胆的实践。“墨守成规,照本宣科”成了桎梏我思维和发展最大阻力。所以,带着目的去阅读,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是我此次阅读之行的出发点。
作者撰写了自序《我还给你们一个怎样的孩子》,正文里包括《什么是群文阅读》《文体与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自序中,作者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我希望孩子们是爱生活的,是向往精神生活的;其次,我希望孩子们是会思考的、会发现的。个人认为他的观点鲜明独特,从教学实际出发,关注孩子,着眼于生命生长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我们老师就要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我们会吗?思考产自积累。思考引导实践。读到这里,我能获得的启示便是:多读书,会思考,勤实践。
那么,到底什么是群文阅读呢?书中P4和给出了有些矛盾的说法。“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较短的时间从教学习惯来看,一般指一节课或者两节课。” (P4)“群文阅读与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有何异同?它们是差不多的。”(P49)面对矛盾的说法,我想可能群文阅读与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的确有相通之处,都有明确的主题,都重视整体教学,所不同的是“群文阅读”带有个人创编整合的教学资源,且在多场合实践获得成功的案例。在我看来“群文阅读”就是主题阅读的再改造,主题摒弃人文,指向阅读和表达,语文性和实践性更突出。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展示的课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读完全书,我对蒋军晶老师的研究精神是佩服的,他的很多成功案例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回到读书之始的那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开展群文阅读研究的。”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作者是怎么想到研究“群文阅读”的?读到最后,书中P238中的一段话解开这个谜团:从2006年获得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开始,我就成了“迷惘的一代”。我开始感到迷惑:我为什么要参加那么多赛课?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打磨一节课?我似乎开始厌倦了,厌倦缘于发自内心的怀疑。我注意到“怀疑”这个词,我们经常会在语文教学中这样和孩子交谈:“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同样的,教师想要去研究什么,发现什么,得从“疑”开始,疑窦丛生,方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今天开始,我下定决心,先积累后质疑,努力,不,尽快找到研究的主题。
看来,带着问题去读书,收获更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