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在方格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018-05-14 08:02:12)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科教学
【问题】
对于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认识,因为课本上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实例,学生对此有着大量的感性认识,所以易于掌握。但对于“如何在方格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学生大都难以驾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数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大多数学生不是去找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是直观的就把两个图形中的空白当作了平移的距离。学生不容易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以某个点做基准,去数这个点平移的格数。

这中间有低年级学生感知习惯上喜欢从整体上把握较为明显的一些要素的问题,也有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换,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

所以,在平移教学完成之后,作业中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几格之后的位置,大部分学生数格子数不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结合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如下:

【反思】

1、  数格子,不如数点子

学生数完格子,把一个点平移几格之后,很难找出这个点的位置。因为每个小格子都是一个小正方形,有四个点。数格子需从1开始数。

我认为数点子比较好,画图需要先画点,再画线再到面,符合一般规律,也符合学习的目标。(学生能够画出平移之后的图形,但是数点子的时候刚开始的那个点不能算1而要算作0,也就是说数点需要从0开始数。)

2、题目要求中“有再”与“没有再”的区别

(1)如:画出“指定图形”向右平移7格,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那就得分别画出两个图形,是画出原来的那个“指定图形”分别平移得出的图形。

(2)如:画出“指定图形”向右平移7格,再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这里有一个“再”字,就是画出“指定图形”先向右平移7格接着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策略】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1、先确定平移的方向。平移的方向有两种,水平方向(左和右)、竖直方向(上和下)。

2、确定平移的位置(也就是平移了几格)。这是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在原基本图形上找出几个能确定这个图形的基本点,这几个基本点分别就是起始点,平移几格就从起始点按0开始数起,数出几格就是该点的对应点。对应点确定后,用直尺(或三角板)把相应的点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了。

3、图形画好后,还要认真检查。一是注意平移的对应点与原基本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水平方向移动的在同一条横线上,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在同一条竖线上。否则,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就会出现错位的现象。二是注意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相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