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首先说明一下,标题提到了比亚迪和大众,其实略有不妥,因为这事和品牌无直接关系,只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已——虽然我个人觉得国货撞翻洋货很解气,但那个角度下被撞的倒霉很正常。
事情是这样的,3月5日,东莞中堂大桥一辆轿车(大众)强制变道,被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比亚迪)撞翻。
然后深圳交警等账号转发评论了此事,引起了传播和争议。争议的原因是深圳交警表示:从法律上来说,变道车辆全责。但从道德上讲,后车两次加速,不让前车变道并将其撞翻,且车翻后未下车施救属居心不良。
然后一个交通事故演变成了网络热点,嘴上的斗殴是少不了的。
师老师是搞质量出身的,以前经常调查问题、确定责任什么的,本文谈谈撞车的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调查首先要基于客观事实、其次结合规则(法律、道德、其它)。主观的东西仅作参考,调查的时候立足于第三者的眼光——当然人民内部矛盾是这样的,敌我矛盾时立场首先要站在我们这边。
说得更加具体一些,调查问题时要抓住两个重点:是什么、怎样做。
先看撞车的“是什么”——
1、比亚迪在最外侧车道行驶
2、大众在比亚迪左侧车道行驶,变道时被撞
3、俩车道之间是实线
再看撞车的“怎样做”
1、比亚迪拥有所在车道路权
2、大众无权压实线变道
注意我的描述中无倾向、无引申、无暗示,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事实——不这样描述,就有可能在后续调查中出现隐患。
根据这些事实、结合实线不许变道的规则,我们会有怎样的结论呢?
显然,比亚迪无责。
结束。
其余疑问是另外的问题了,同样要根据事实来判断。比如——
1、比亚迪是否超速?——与此事无关,另案处理。而且即使比亚迪超速、那大众必然更超速、否则无法并线;
2、如果不是大众而是大车、比亚迪会撞上去吗?——必须强调的是,历史不容假设,任何拿假设说事的都是挑事甚至耍流氓。否则我可以反问,如果不是比亚迪而是宾利法拉利劳斯莱斯,大众会变道吗?
3、比亚迪车主未及时援救不妥——比亚迪车主没这个义务,而且在繁忙地段下车、自己很危险;
4、当初比亚迪车中减速让一让不就没事了?——又拿假设来说事!比亚迪拥有路权,是否减速让行均可。况且我也可以反问,如果减速导致比亚迪被追尾,大众赔不赔?
……
所以东莞交警作出了正确的判定:比亚迪无责、大众全责——
此外7日上午,深圳交警已经删除了评论微博,并且发布致歉声明,当值小编被罚——这也是正确的决定。
小结:
1、问题的研究要基于客观事实;
2、聚焦点是“是什么”“怎样做”;
3、结论的得出要结合规则;
做点补充——之前列出规则包括法律、道德、其它。
如何理解其它?
举个例子——
2月22日,潮汕某地村民在祠堂祭祖,祠堂门口被一辆车堵住(奥迪A6,旁边墙上有禁止停车的告示),祭祖仪式无法进行。
村民打电话通知车主挪车,不理会;再打,关机。
一小时后,村民合力掀翻奥迪。
次日,车主带着中华烟、糖果、桔子上门道歉。赔偿的事根本没提。
网友纷纷点赞:这车主还行、知错道歉。
……
这个跟法律不大沾边,划到道德也勉强,那就其它吧。
规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有的规则有形、有的规则无形,很难一言以蔽之,所以我们聪明的祖先写下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明!
比如最近美国航母打着维护航行自由的旗号高调进入九段线,严格讲并未犯规。
但反过来想,如果辽宁号到加勒比海航行,你美国怎么想?
美国不懂人类规则,没文化!
丫眼里只有这个——
原创首发、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微博名:师伟微博
公众号:现代质量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