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博文——小学“小先生制”的实践与思考(二)

(2018-04-02 14:13:18)
分类: 且教且思

 实践篇——“小先生”在行动

(一) “小先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小先生制是叫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你不但要忘记他是你的学生,也要叫他忘记你是他的先生,这样,你才能做一个进步的小先生。在小学阶段,孩子是在交往中学习和成长的,所以孩子之间他们会自动形成有特色的小团体,而在这个小团体中,他们会互相学习,不管是学习方面的还是生活技能方面的,在知识和技能传承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更好的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同伴。

 1. 课堂上的“小主人”。

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的学情和学习现状,更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分层学习。

“预习小达人”。

我们要追求高效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前我们会布置预习相关的学习内容,而部分孩子会特别认真的完成这项预习任务,这部分孩子就成为班级的“预习小达人”。在课前,这部分同学会在班级传达相关课程预习的学习任务,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不会预习的伙伴。通过这种方式,全班同学都能学会怎样预习,也懂得向同伴学习和借鉴。

例如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个单元重点介绍澳洲有名的景点、动物、运动以及文化习俗。“预习小达人”会预先到老师处领取预习任务,接着分组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及课上图片和资料的分享。他们是老师的教学好助手,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伙伴。

“小先生”承担部分教的责任。

老师的责任是传道解惑,而小老师的责任是在某个环节承担部分教的责任。小老师课前已经领取了教的内容并在老师的提示下备课,预演上课的内容。而课上小老师的分享会给同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熟悉度。例如语文课《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可以请小老师讲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以吸引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请小老师讲解名称的由来,最后请去过桂林的同学分享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会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小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同时他会感到自豪,因为他给同伴带来了知识的分享。而接受知识的同伴们,会向他们学习,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寻找机会争当“小先生”。

“会思考才与众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先进的那个人。”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要寻找那些会认真听讲,会积极思考的孩子,让他们成为班级的领头羊。他们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经验方法分享给班级的伙伴。例如数学课上,老师给出的应用题目有点难,部分孩子答题又快又准。可以请他们分享做题的方法。英语课的语篇教学,在新授完教学任务后,一般老师会带领大家回顾课文,最后做到总结回顾。在此环节,可以请“小先生”带领大家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 课堂外的“引路人”。

课上学习的内容课后要进行消化和巩固,特别是课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同学,他对学习有畏惧现象,他又不敢找老师咨询。同伴学习效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可以鼓励学习成绩好,愿意主动帮助同学的孩子成为“学习小先生”。课后进行“一一结对”,在学习中既是辅导和学习的伙伴,在生活中亦可以是好朋友。

每个孩子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以回家教给爸爸妈妈,教给小区的玩伴。例如劳技课上学到的淘米水的多种用处,就可以回家教给妈妈或者奶奶,非常实用。巧用废纸板做鞋盒收纳盒等,可以教给家里的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做收纳。美术课上学到的树叶贴花,可以教给小区的玩伴,大家一起动手制作。知识的分享是快乐的,得到认可是欣慰的,无处不在的“小先生制”其实是一种学习和成长方式,每个人都是一个学习者和传播者,在知识传承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反思篇——做更好的“小先生”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同伴接受,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得到大家的帮助。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承担“小先生”的角色,有的孩子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同学的鼓励;有些孩子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力不行,需要老师给他机会历练,并且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做事的勇气。我们一路前行一路也在反思,如何激发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多给自己机会成为大家的“小先生”。

如何调动每个孩子成为“小先生”的积极性?

每个人的自信心一半是自己给的,一半是外界投射的结果。特别是小学阶段,由于孩子还小,同伴的肯定和老师的鼓励,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所以从一年级开始,老师要千方百计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做“小先生”这个角色也是孩子乐意的,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喜欢做“小大人”。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给每个孩子尝试做“小先生”的机会。

每个“小先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抱怨或者摩擦,而他们一般

很少找老师来聊,所以会有情绪。在班级设立“小先生信箱”,遇到的问题写下拉,老师会回复,也会给大家好的建议。

2.如何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小先生”的身影?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利用晨会,班会时间老师组织大家找找自己的闪光点,请同学们互相

找找。可以写下自己的闪光点若干,再写写同桌的或是好朋友的还有自己认可的同学的闪光点,多组织这种班级活动,可以尽量挖掘大家的潜力,也增加了自我认同感。被同学老师认同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多参加学校的“慧心社”活动,多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

   我们学校有几十个“慧心社”活动,有思维训练方面的,有动手系列的,有体育项目类的,有棋艺类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强项,增加自己的能量。才有更好的能力做好“小先生”的角色,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家长是最好的“先生”。

      “小先生”们也是再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榜样首先是家长。所以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在家里,家长不仅要做好榜样作用,还要督促孩子成为家里的小主人。比如家长热爱阅读,热爱运动,是个乐于助人的榜样,那么孩子肯定也会是家长的缩影。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义工活动,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走进福利院关爱儿童,献爱心是最大的关爱。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小先生,让孩子们在班级队伍中找到自身的价值,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能主动承担部分“教”的责任。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也能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倡导在“教”的过程中,强调同伴的智慧分享和道德引领,不仅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更有效的学习书本知识,更能学到学习的优良品质和道德品质。“小先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不仅孩子教孩子,还提倡孩子教大人。让班级学生的责任心、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