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博文——小学“小先生制”的实践与思考(二)
(2018-04-02 14:13:18)分类: 且教且思 |
二
(一)让 “小先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小先生制是叫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你不但要忘记他是你的学生,也要叫他忘记你是他的先生,这样,你才能做一个进步的小先生。在小学阶段,孩子是在交往中学习和成长的,所以孩子之间他们会自动形成有特色的小团体,而在这个小团体中,他们会互相学习,不管是学习方面的还是生活技能方面的,在知识和技能传承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更好的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同伴。
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的学情和学习现状,更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分层学习。
“预习小达人”。
我们要追求高效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前我们会布置预习相关的学习内容,而部分孩子会特别认真的完成这项预习任务,这部分孩子就成为班级的“预习小达人”。在课前,这部分同学会在班级传达相关课程预习的学习任务,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不会预习的伙伴。通过这种方式,全班同学都能学会怎样预习,也懂得向同伴学习和借鉴。
例如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个单元重点介绍澳洲有名的景点、动物、运动以及文化习俗。“预习小达人”会预先到老师处领取预习任务,接着分组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及课上图片和资料的分享。他们是老师的教学好助手,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伙伴。
“小先生”承担部分教的责任。
老师的责任是传道解惑,而小老师的责任是在某个环节承担部分教的责任。小老师课前已经领取了教的内容并在老师的提示下备课,预演上课的内容。而课上小老师的分享会给同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熟悉度。例如语文课《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可以请小老师讲解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以吸引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请小老师讲解名称的由来,最后请去过桂林的同学分享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会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小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同时他会感到自豪,因为他给同伴带来了知识的分享。而接受知识的同伴们,会向他们学习,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寻找机会争当“小先生”。
“会思考才与众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先进的那个人。”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要寻找那些会认真听讲,会积极思考的孩子,让他们成为班级的领头羊。他们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经验方法分享给班级的伙伴。例如数学课上,老师给出的应用题目有点难,部分孩子答题又快又准。可以请他们分享做题的方法。英语课的语篇教学,在新授完教学任务后,一般老师会带领大家回顾课文,最后做到总结回顾。在此环节,可以请“小先生”带领大家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课上学习的内容课后要进行消化和巩固,特别是课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同学,他对学习有畏惧现象,他又不敢找老师咨询。同伴学习效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可以鼓励学习成绩好,愿意主动帮助同学的孩子成为“学习小先生”。课后进行“一一结对”,在学习中既是辅导和学习的伙伴,在生活中亦可以是好朋友。
每个孩子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以回家教给爸爸妈妈,教给小区的玩伴。例如劳技课上学到的淘米水的多种用处,就可以回家教给妈妈或者奶奶,非常实用。巧用废纸板做鞋盒收纳盒等,可以教给家里的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做收纳。美术课上学到的树叶贴花,可以教给小区的玩伴,大家一起动手制作。知识的分享是快乐的,得到认可是欣慰的,无处不在的“小先生制”其实是一种学习和成长方式,每个人都是一个学习者和传播者,在知识传承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三
如何调动每个孩子成为“小先生”的积极性?
每个人的自信心一半是自己给的,一半是外界投射的结果。特别是小学阶段,由于孩子还小,同伴的肯定和老师的鼓励,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所以从一年级开始,老师要千方百计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做“小先生”这个角色也是孩子乐意的,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喜欢做“小大人”。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给每个孩子尝试做“小先生”的机会。
每个“小先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抱怨或者摩擦,而他们一般
很少找老师来聊,所以会有情绪。在班级设立“小先生信箱”,遇到的问题写下拉,老师会回复,也会给大家好的建议。
2.如何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小先生”的身影?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利用晨会,班会时间老师组织大家找找自己的闪光点,请同学们互相
找找。可以写下自己的闪光点若干,再写写同桌的或是好朋友的还有自己认可的同学的闪光点,多组织这种班级活动,可以尽量挖掘大家的潜力,也增加了自我认同感。被同学老师认同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多参加学校的“慧心社”活动,多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
家长是最好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