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榕:预期稳定,价值自信,开启中国资产重估牛
(2022-12-11 21:42:19)分类: 洪榕观点 |
价投神话在A股破灭?稳定可预测将扭转乾坤?三要素成本下降,增收不增利将成历史?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国资产走出中国特色行情。
如果说西方股神靠价值投资封神,那A股股神就是靠趋势围猎成名。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两个市场截然不同的真相。只是很多投资者不认同。
问个直白的问题:西方的价投理论能够用在A股市场?这要从价值投资的关键点去思考。
价值投资关键点在于如何定义一家公司的当下价值,以及如何对未来估值?
价值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中西方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A股有自己的投资逻辑,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抛开市场因素,照搬在A股执行价投或巴菲特投资逻辑的投资者,成了今年受伤最严重的人。
估值本身是个很主观的词,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估值体系。不同市场适用不同的估值体系才是理性客观的,何况中西方市场化程度存在天壤之别?
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庄家,南橘北枳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把在美国投资成功的“种子”种在A股市场的“土壤”中,注定会水土不服。
继续问个问题,未来在A股还能做价值投资吗?价投能否回归?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看下面几个影响价值投资的关键点能否改变。
01
价投神话破灭?
稳定可预测将扭转乾坤?
过去十几年,我们听过不少“华尔街股神折戟A股”的故事;近几年,我们看到认为港股遵循西方估值体系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今年,随处可见一直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出来向客户道歉。
价值投资似乎不灵了,A股也成了价值投资的噩梦之地。
其实,这不是价值投资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A股拥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逻辑。
一方面,制度、政策、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影响了长期投资。
制度、政策及经济环境对行业、企业未来的影响非常大,由于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些因素处于相对不稳定时期,让未来难于预测。这也是本世纪以来美国多次误判中国、华尔街预测反复被打脸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制度可预测性不强,政策更是无法预测,经济环境也无法预判,而价值投资号称预测未来5-10年的企业成长,问题是未来可能很多行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就连价值投资者关注的企业护城河,也和其它市场有所不同(共同富裕时代下,选择国家鼓励的方向,才是最好的“护城河”)。这让在A股选长牛好股变得异常困难,让价值投资成功率明显降低,很多价值投资者被迫叛变加入炒作行列。
另一方面,不稳定的环境催生了特色的趋势炒作模式。
制度、政策、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越多,行业或企业稳定性就越弱,赚企业成长的钱不容易,割他人韭菜(围猎)赚钱就相对容易。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永远奖励做短线的,看短线的人赚大钱,看长线的人不断亏损反复被打脸,坚守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也纷纷被投资者抛弃......A股成了价值投资者的噩梦。
《道德经》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投资也遵循“物极必反”的真理。随着20大的定调,我国大的制度、政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期,未来数年变得相对可预测;制度预期稳定,将会催生中国资产最大的红利;在通过全面压力测试之后,最坏的时候过去了,我国表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定力,赢得了主动选择朋友、选择发展路径的权力、信心和吸引力,这将大大改善我国的内部和外围的经济发展环境,让双循环可以更顺畅。
02
三要素成本下降,增收不增利将成历史?
过去20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A股依然奋斗在3000点,反观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我们的美国,却走出了十多年的长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的问题,企业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增长速度大于利润增长速度。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力成本增速很快;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飞涨;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现象,这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转去东南亚,上市银行利润占据全部上市公司近半壁江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可以深深体会。
而同样在美国的企业,土地价格、人力成本相对稳定,长期零利率资金成本低,企业只要增收,利润增速会远高于成本增速,而利润增长最终会在股价上体现。
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速度比美国本土公司快,但由于成本增加更快,业绩增长自然不如他们,股市走势不如他们也正常。这正是我们看到的美股走出10年长牛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A股市场投资者更注重给增长估值,而常常不重视给利润估值的原因,具体表现就是热衷炒成长,最后企业增收不增利,一地鸡毛。
A股增收不增利的企业多,而美股正好相反。过去20年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也可以说是提升制造能力的快速投入期(甚至产能过剩),而美国股市成熟企业多、硬科技企业多,也就是巴菲特眼里的“现金奶牛型”企业多,强护城河企业多。
以上说的是过去20年的情况,当前我国成本增长高峰已过。资金成本、土地成本及人力成本进入相对稳定甚至下降期,而美国则进入了企业发展成本上升期。
1、资金成本持续下降: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全面注册制,开设北交所,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于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同时也一直在为降低贷款利率不懈努力,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2、人力成本稳定:工资水平经过20年的增速发展,如今已进入稳定期。另外稳字当头,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在追求稳定。工资水平大幅波动概率较低,人力成本趋向稳定。
3、房地产、土地成本稳定: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未来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青春。但作为支柱性产业,不能出问题,未来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更加趋向稳定。
疫情转向后,一旦经济恢复增长,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比收入增长更快,上市公司利润开始爆发性增长。并且,由于制度是稳定的,业绩增长是肯定的,所以涨上去就不会跌下来,这正是价值投资者长久等待的曙光。
03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国资产走出中国特色行情
A股市场国有企业多,虽然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资金成本低,土地成本有优势,但人力成本不低,且性价比很差,创新成本高,承担的社会成本高,税收也高。和美国企业比成本上没优势。按西方盛行的估值体系,市场对国企给出了远低于海外市场同行业的估值。市场无视国有企业天然的垄断优势,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优势,甚至忽视其业绩的稳定性。显然,针对这类中国特色行业和企业,确实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来估值。
今年中概股和港股极端下跌,正是源于海外资产做空中国资产,和我们对赌。这让管理层意识到掌握中国资产定价权的重要性,所以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不符合中国特色的估值,高了的应该回落,低了的应该回升。比如,符合“各种自信”(资本市场实力自信、制度自信、能力自信等)的板块可以产生溢价,有违“共同富裕”的板块可以产生折价,特色的东西我们有定价权,A股有定价权,港股有定价权......
接下来,国企变革提速,社会制度稳定致使估值重估的可能性在增大......有了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国资产自然也可以走出中国特色的行情。
------
综上,A股未来生态,只会越来越适合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回归在即,有望演绎一轮中国资产重估牛,带领A股跨上新台阶。拭目以待。
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当下投资最重要的是重视逻辑、多点耐心,大行情持续性强,未来机会只会越来越多,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资金、调整好心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三点是抓住未来大行情的主要矛盾。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