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品格
(2022-04-24 09:53:37)
标签:
荠菜家菜美味适者生存 |
分类: 生活随笔 |
荠 菜 的 品 格
我和老陈(老伴)散步走到附近的小桥上,两边站满了买菜的车子和地摊,蔬菜水果人,鱼虾肉类一应俱全,俨然一个集贸市场。不过他们就是不能放心的做买卖,不时会有管理人员出现,把他们赶走。一个老年妇女守着两大包新鲜的荠菜使劲地叫卖,老陈上前问价。
她说:“10元一斤。”
老陈对她说:“便宜一点卖得快,省得管理人员来了把你赶走啦。”
老年妇女说:“就是10元一斤,少了不卖。”
我对老陈说:“别讲价啦,你想买就赶快买一点吧。”
老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塑料袋买了一大包,回家就忙着整理清洗,晾干水气和肉馅一起加工成饺子馅。包饺子是我在部队生活练就的基本功,在飘散着荠菜清香的氛围中,我俩一个擀皮一个包饺子,很快就把一餐由荠菜做主角的美味端上了饭桌。
荠菜一直是我们喜爱的野菜,相信很多人也同样对它不陌生。但是荠菜仍然是生长在纯自然的环境之中,一直没有成为菜农们精心种植的“家菜”。这好像不是荠菜不想加入被种植养护的行列,而是在人们眼中,它还不具备“家菜”的资格。
野菜要想被人们请进田园,成为家养的菜,起码是无毒、美味的,关键因素就是它不能太弱小卑微。荠菜就属于太过卑微,比起白菜、芹菜、萝卜甚至是小青菜,它的体积实在算是太小。数百棵荠菜也很难炒成一盘,种植这种野菜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荠菜至今也还只能被拒之于“家菜”的大门之外。
荠菜的卑微,是因为它们找到机会流进菜园之后,侵占一点菜农们提供的肥和水,却常常被当作杂草除掉。尽管如此不受待见,但是,荠菜的清香又实在早已拴住人们的胃口,清闲时人们会依然会到田野挖荠菜,做一些不稼而蘠的事情。没有人种却有人收,这对于荠菜艰厄的生存,实在算是雪上加霜。但是千百年来,荠菜并没有因此绝迹。这得益于它的顽强的生存能力,也得益于它的生存智慧。说起生存能力,荠菜虽小,但结的种子像鱼籽一样多,小小的种子随风飘扬,,一株荠菜活过的地方,次年就会有荠菜片生或群生。它耐旱耐寒耐阴,对土壤无所求。诗人陆游称赞:“手烹墙阴荠,美味乳下豚”。在墙角它依然活得灿烂,活得香气四溢。
荠菜让人享受美味的时间并不长,这也是它生存的智慧。在冬天将尽未尽时,伴着冰雪的残余,荠菜一点新绿就点燃了大地,荠菜从蕴绿到开花只用很短的时间。这是吃荠菜的最好时节,过时不候。稍加耽搁,那小小的白色的花梗会暗淡,于黯淡中结下累累种子。
我的家乡有一座小山,山上怪石林立,稍微平坦的地方就爬满了巴根草,初春时节陪着巴根草一起生长的就是散落其间的荠菜,夏天的雨后还会有贴着地面长出来的“地皮”。初春的荠菜,夏天的“地皮”自然就成为我们靠山吃山的动力。童年刚刚记事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挎着竹篮上山挖荠菜。虽然很努力地在草丛中寻找可供挖掘的目标,依然是成绩平平。接近山顶的水塘边很远就看到露出草尖的白色的荠菜花,我们就连花带菜都挖出来装进了竹篮,总算是有了可观的收获。于是伙伴们挎着竹篮,意气风发地下山回家。
刚走到山下,迎面碰到了我的父亲。他当时好像是高级社的小头头,且入党时间不长工作很积极。看到我们几个小孩都挎着装满荠菜的竹篮,厉声说道:“你们挖的荠菜不准拿回家,都要送到食堂去。”我们只好乖乖地走进了高级社食堂的大门。食堂的负责人是我本家的四大娘,她看看我们篮子里的荠菜说道:“你们挖的荠菜都老的开花了,不能吃啦,赶快扔掉吧。 ”
从那时起,我知道老的荠菜是不中吃的。如果说毒草用毒汁拒绝人们对它的攫取,是一种生存的态度;那么荠菜则是秉持另一种态度,它们快速地生长,短暂地生存,凭借对自己的苛刻,和对攫取者的宽容忍让,持续着生命的繁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活法,都在遵循着适合自身的活路,世世代代薪火传承。努力争取生存空间,植物们和动物们一样,都有各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