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2015-06-14 21:41:04)

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孩子在家中的份量弥足珍贵,过去一母九胎,东方不亮西方亮,一窝孩子里面总有一两个可以出人头地的。现在不同了,一个孩子承载着整个家庭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全部希望。做父母的把所有的心血除放在工作、事业上,还得专注于孩子的学业与教育。那么,现在孩子该如何教育培养呢?这是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当然,

这是一个大话题,一两句话说不清,也很难说清。很多专家学者、各类教育机构、众多中小学、幼儿园、大学都在研究,这类书籍更是琳琅满目,也很畅销。但是,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咱们班孩子的实际,我可以肯定的第一点是:

一、家长很重要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孩子长辈的家长,学校里的老师或与孩子成长有关的环境中的人,可以说都是学生的老师,如果考察其在学生发展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在座的各位——我们的每一位家长应该是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决心要为孩子付出,因为要给孩子讲童话故事,所以我把从未看过的童话故事都学习了一个遍;因为要教孩子唱歌,所以我也天天唱歌;因为要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自己先遵循着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教育不是单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求做我们的家长要用心,言传身教是最好的熏陶,是上乘的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家长的人格力量的影响力才真正教到点子上。

二、阅读很需要

孩童时期,人的记忆力最强,如果在此时能大量阅读,对一生的治学修养无疑是有益的。遇到忽视孩子阅读能力的老师,做父母的也不要怨天尤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们不能选择老师,但我们能管理好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弥补孩子课外阅读这一课。

有一份资料显示:喜欢读书的孩子比不读书的孩子成才率高5倍。

三、方法要有效

有人说:孩子要学好,妈妈跟着跑。

我的体会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没有掌握,缺少自控能力,如果不陪读、指导,会有很多负面问题产生。妈妈可以陪读孩子,指导其完成学业,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应教会她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切不可直接参与整个过程,不可事无巨细都包揽或代替孩子学习。

怎样陪读才有效?

1、做作业时

   规定时间----培养高效自控的学习习惯

2、完成作业后

   检查作业----培养孩子认真的学习态度

   纠错----培养孩子订正自查的学习有力

   预习课程----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3、接送孩子途中

 进行交流、提问、讨论、分享

李开复(留学学者,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

“很多时候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天晚上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就会你招手。”

“不要输在起跑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受各种因素、环境的制约。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价值取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以色列人说:“好妈妈胜过100所好学校。”相比以上几点的教育经验,以下的几点则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深思:

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那天,我们班的**同学作业经常没完成,我打电话让家长来处理。他妈妈来了以后,我跟她反映孩子的情况,他妈妈说道:“老师,我家的孩子是不懂事,你要经常夸他才行啊,你夸奖他,他就听你的话了”。我笑着说道:“是啊,孩子需要夸没错,可是你在家一个劲的夸,他现在听你的话吗?你看他上课总是调皮捣蛋,回家不做作业,在学校也闹事,你在家里是怎么管教孩子的呢?”他妈妈马上道歉道:“唉,我们在家也管不住孩子啊,说了很多次,他就是不听,你要他做作业,他不听,要他在学校遵守纪律,他也改不了啊。”家长一脸无奈。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知出自哪个教育家之口,说起来也有道理,可在实际教育中,还不能单靠这些理论,可有的家长还真的把这句话当作信条。除了夸还是夸,假如一次夸奖效果不好,就给一顶更高的帽子,结果孩子是越来越不好管。

五、到底是问题孩子还是问题家长?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一:女儿读大一了,开学一周后,家里收到她寄来的一包快递,母亲同时收到她的微信:“换洗的衣服、内裤、鞋、臭袜子,洗完晒干后速寄回学校。”

案例二: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参加年级语文朗诵比赛,因为得了个第二名,孩子和妈妈都接不了这个现实,甚至怀疑是评委做了手脚而耿耿于怀。

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那里。其实,孩子的问题,正是父母自己问题的一种投射。这是伤害与被伤害的一种循环。

据调查,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束手无策。这不能不说是教育造成的悲哀。一个家庭越是包办子女,子女离社会责任就越远。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学会让孩子尽早自立,学会生存,是一个起码的命题。难怪有人说:“父母是否成功就看孩子能否早独立”。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终生的教科书,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是孩子鲜活的课堂实验,家庭的情趣爱好、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孩子进行着无形而强大的精神熏陶。这种教育往往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可取代的。虽然我们的角色不同,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希望在咱们的孩子的成长路上,你,我都不缺席,让我们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最后让我祝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幸福地长大成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