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随笔(十一):交易之易,在变易(中下)

(2015-01-09 18:56:26)
标签:

杂谈

笔者按:如果知道便能做到,那岂非人人都能悟道。这篇笔记是两年前的旧作,讲的是如何协调市场千变和人心万变。有点形而上,我需要这篇作为基础,展开下一篇的形而下部分。两年了,有很多想法都会发生变化,但基本思想未变。可惜的是,再对比自己两年来的变化,依旧是“想得到、做不到。”

===分割线===下面是两年前的旧文====

市场是客观存在,但这个客观存在的主体是人的主观意志。交易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它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面对由主观主体构成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市场),要成为获利的少数,那么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以相对确定性来化解不确定性,一条是以人性来破解人性。

对于大多数自营交易者,最终殊途同归:以人性来破解人性。

和市场打交道时间越长,对市场也就越敬畏。初生牛犊不怕虎,待得小牛渐长大,自然懂得虎可怕。

即便交易者再彪悍,譬如利文摩尔,三起三落,也无法幸免。他那句名言——人不能成为市场的国王,又饱含着多少无奈与辛酸?!

人,不能规范市场,但可以规范自己;

人,不能为市场立法,但可以为自己立法;

人,不能成为市场的国王,但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这才是我们讨论人性的目的和出路所在。打破人性的樊笼,我们才能获得自性的光明。光明意味着自由,于人生如是,于交易亦如是。如果对这种光明和自由作一个描绘,那我会说: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什么能够从心所欲而且又不逾矩,不是没了规矩,而是规矩已经内化于心,心与规矩一也,不再需要强迫自己的内心去服从规矩,也不会觉得规矩是对内心的束缚。举手投足,自然流露,莫不中矩,这才是自由。

理想境界若此,如何能达?

依禅宗的进路,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头棒喝,也就顿悟了。您悟了没?没悟很正常,一闻便开悟的那是六祖。

读《坛经》,有两句话是重点,一曰“无念”,一曰“不外求也”。

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放下,体认当下,不为过去念头执着,不为将来念头妄动,念念不粘,念念无滞,烦恼如尘,本心不染,自然清明如镜,甚至这个明镜的念头也不必存有。

交易中的太多错误,譬如执着于观点,证实性偏执,报复式交易,前一笔交易的进出场点影响到下一笔交易,前一笔的侥幸引发了对侥幸的期待,等等,无他,念念相粘而已。真能做到无念,交易自然干净利落、简洁流畅。有些人看着满不在乎、带着点“浑不吝”的劲儿,这样的禀性反而利于交易;现实中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这些禀性与“无念”暗合。

知识可外求,智慧不也。智慧不是学来的,而是自身体悟和印证来的,是证出来的。自省、自悟是通达智慧的唯一道路。

交易的诸多病症,都是相通的,这些毛病很容易侦知,难在改正。这个改正的过程,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交易失败的症结永远都不在观点的准确,也不在方向的判断,而是交易者的头脑。这是一个黑匣子,工作机制只有自己能搞明白,并加以规范。

“无念”和“不外求”是禅宗的路数,胜在简略,难在实修。

但实修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将知得转换为行得的过程,没有方便法门,全在个人努力。

禅宗讲悟性,俺这种笨人对此有所领悟,但始终无法通达,还需要更多的机缘吧。在没有通达之前,幸好还有一条儒家的路径,踏实有效,特录于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开宗明义的一句,深刻地一塌糊涂。俺近日每天默念十数遍,越念越觉得其广大与精微。

限于篇幅,前半句不讲。只看一个“止”字。这个止不是停滞不前的意思,而是驻留无偏,相当于“住”。

止于至善,便是仁,便是致良知,也是儒家最高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由止而定而静而安而虑而得,也是一套自上而下的方法论,是儒者修心的行动纲领。依于此,可修心正身,可养浩然之气,可改变气质。

止和定,是目标与志向的关系。止是目标,定是追求。明确了目标,便要立志。没有目标,志无所向;没有立志,目标也就虚无缥缈不可达。

定和静,是因果关系。目标明确,立志坚定,自然心性沉静,有了根基便不再摇摆,有了毅力便不再跳脱。

静和安,是一里一表。君子何能无入而不自得,处各种困境逆境均能安之若素而妄心不起,无他,心静而已。何能心静?志向坚定而已。

安和虑,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为安;不怨天不尤人,是为虑。心安则思虑周密,既看到有利,也看到不利,不会因个人喜好与期待而偏执于一方。没有意料之内,也没有意料之外。

虑和得,是顺其自然的关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思虑周详,唯余尽人力听天命而已,故既能欣然接受成功,也能坦然接受失败。是谓成亦得,败亦得也。

“止、定、静、安、虑、得”,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若不能得,反省的重点不是如何得,怎么样下次能得,而是止与定。窃以为,就得而论得,到头来只能是本末倒置,竹篮打水。

所以,我向来反对:交易亏钱了,去反省和检讨观点的对错,以期下次看对。殊不知,看对了也不赚钱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反复检讨,原地踏步已经是最好的后果了。

行文至此,有必要梳理下自己的止定静,止定静明晰了,安虑得便不是大问题。

止:印证自性光明,身心自由,交易问题迎刃而解。

定:以东方智慧,参交易之道、人生之道。

静:对市场诚,对自身诚,真敬畏得真洒落,心无内外,表里如一。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止定静,我还没有愚蠢到越俎代庖的程度。唯愿诸君能守住自身的止定静,能安能虑能得,快乐人生、快乐交易。

数年后,我更愿意看到诸君依然灿烂的笑脸,而不愿看到某人成就了利文摩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