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Daily 129: 观点、观察与观望

标签:
财经 |
分类: FrankDaily |
题记:市场虐我千百遍,我待市场如初恋。
最近美元的走势,那是相当的纠结。
若借用时下流行的甄缳体:美元这基本面当真是极好的,欧洲政局的不稳配上美国经济的复苏,是最好不过的了。只可惜欧元空头颇多,炒家为此布局良久,跌势却不甚干净利落。又奈何实盘买入踊跃,消减了大跌的兴致。区区读了无数报告,虽头昏脑涨,眼神迷离,倒也不负客户的恩泽。
说人话:这市场俺早就看不懂了。
看不懂,很纠结。看得懂,又如何?
其实看得懂,也可能只是个人小逻辑的自我满足而已。
因为,在市场上,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市场有市场的道理(不讲道理也是道理)。多头、空头各有道理各有逻辑,可谁也不能把另一边就当成了空气!
在具体到外汇市场,参与者类型涵盖央行、公司、个人、专业投资者及银行等,每类参与者的需求、资金流、交易逻辑和入场时机更是千差万别,合力才形成市场方向。能真正衡量出多空力量对比、把握各种参与者的动态,才能叫看得懂吧。这样的看得懂,得需要怎样的信息流和境界?!
不禁恶意的揣测:看得懂,某种程度上更像市场参与者的自我心理慰藉和相互慰藉。
正是对这种慰藉需求的满足,才催生了浩如烟海的财经分析、汗牛充栋的各种报告,财经媒体和卖方分析师的行业发展也得益于此。当然,也包括本人当前从事的职业,Sales。
这么说有点偏激,但各位客官素质必然是极高的,不会同俺计较,依然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俺混口饭吃,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调侃归调侃,看得懂的确有两种:
一种是真看懂了,譬如真能把握住了多空双发的力量对比,譬如巴菲特只买看得懂的股票;
还有一种看得懂,只是为自己进场寻求心理慰藉,是个人小逻辑的自证与实现。与其说看得懂,不如说是持有某种观点,甚或是证实性偏执。
那这种看得懂,和看不懂也没有太大区别。换言之,看不看得懂,和能不能赚钱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相关关系。
言而总之,看不看得“懂”未必重要,会不会“看”才重要。
那么,我们整天看市场,到底要看什么、怎么看?
看这个字,上手下目,以手遮目,遮蔽了耀眼的阳光,才能瞧得远,瞧得分明。
和看类似的是“观",原本写作“觀”,甲骨文里没有右边的见,只有人的眉眼在看一只鸟,引申为通过观察进而启发人的思想。观,也就具有行为(观察)和思想(观点)两种大意。
在市场中,观分三种——观察、观点和观望。换算成英文,分别对应:Observation、View、Wait and
See。
看,等于观察。
看得懂,一种相当于妙观察,一种只是观点。
我们看到了红花,不会说成绿,红的是花,绿的是叶,这是观察得出观点。
但市场中,看到了涨,却会说成跌,事后再看明明就是涨,当时为什么却看成了跌,自己都万般无解。可人在市场,这种事情却常常发生,事后诸葛亮,事先猪一样。这是观点蒙蔽观察。
究其根本,是市场太复杂了,还是我们的心太复杂了?究竟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市场本就够乱了的,心若再乱,那就实在不可药救了。
心动了,各种观点想法层出不穷,于事无补却贻害无穷;心能静下来,眼睛才能看到真实,方可谓之观察。
什么是内心不乱?
如果用禅宗的讲法,便是——
無念为宗,無相为体,無住为本。外能离于相,無住于相,是为無相。内能不在诸境上生心,無住于念,是为無念。無住为本,贯穿外相内念。真如上起念,出六门生六尘,诸相外生。若無住于念,则内不乱,内不乱则外可离相。故在修行上讲禅定。六祖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若按阳明先生的解释,则是——
“聖人致知之功至诚無息,其良知之体皎如明镜,略無纤翳。妍媸之来,随物见形,而明镜曾無留染,所谓“情顺万事而無情”也。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無所住处。”
六祖讲解三身四智时,唱过一偈:“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更是直指本源。
把这些罗列起来,并非俺卖弄,实在是真心喜欢这些句子,而且也不可能说得更简洁更深刻。解读起来篇幅又实在太长,还不如放在这里,多读几遍,其义自现。
个人体会,保持内心不乱,尽量避免观点对观察的扭曲,保持观察结果的客观,无非就是洗去主观,或曰“无我”。
在观察的过程中,区分看到的和想到的,撇掉主观臆想和逻辑推断。所谓无我,就是超越自身的多空立场,对市场保持足够谦卑,对交易对手盘保持足够尊重,入场前多观察,多进行换位思考,并且保持自身立场灵活,事先明确何种情况下改变头寸方向。
简而言之,洗掉脑中的多空立场,再来看市场的涨与跌。
只有执着于多或空,不分别于我与人,方能心无挂碍,真实才会显现在眼前。
人我平等,心里无病,不带偏见,不加粉饰,真相自现。
是故: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
是故,一着而皆真,一过而不留。
无我这个话头提了好多遍,无我到底是个什么状态?
阳明先生讲得透彻,有我即傲,无我即谦。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纤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聖人许多好处,也只是無我而已,無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交易里的很多毛病,归根结底就是有我有傲。重仓是一种傲,希望市场掉个大馅饼把自己砸到晕倒。过度交易是一种傲,试图把握每一次波动。不肯止损是一种傲,希望自己能有逃脱市场惩罚的侥幸。不及时止盈也是一种傲,希望自己能赚到最后一个铜板。傲就是执著,就是迷惑,就是不通达不豁达,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就是将自己的意志凌驾在别人甚或市场之上。
那什么是谦卑?
——市场虐我千百遍,我待市场如初恋。
总结陈词——
只有观点是新手,会观察是好手,能观望是高手。
观点是傲,观察是知道谦卑,观望是做到谦卑。
如何将观点、观察以及观望整合到交易实践?
(1)撇去多空立场,抛开自身的逻辑道理,观察多空双方的道理逻辑,得到一个观察结果,该结果至少包含明确的多空立场转换的假设条件,即什么情况下看多,什么情况下看跌。
(2)这个结果也许可以称为观点,但这个观点是有限定条件的、灵活的、可变的。
(3)根据这个结果事先制订交易计划,价格趋势不明显时,保持观望,价格没有运动到止损点适当范围内,保持观望。价格满足入场条件时,按照计划进行交易。
多空立场转换条件,基本是交易系统和技术分析的内容;交易计划的制定与动态调整,也需要单独探讨。
http://s11/middle/3be3b8b1gbfead93d3f4a&690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