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2021-05-18 22:29:41)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定风波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莫听穿林打叶声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何妨吟啸且徐行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竹杖芒鞋轻胜马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谁怕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料峭春风吹酒醒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微冷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山头斜照却相迎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归去

古诗文名篇印之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为诗人醉后途中遇雨时的抒怀之作。诗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上阙首先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出在雨中泰然徐行的神态与心境,既回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接下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写作者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则更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表现其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下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以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词作以议论为主干,以叙事和写景为附丽,即景生情,叙议结合,借途中遇雨这件小事来表达作者遇险不惊、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张力。是苏词中最能体现诗人胸襟气度和性格的作品之一,因之才能近千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断。

     辛丑槐月上浣瑞年谨识并治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