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篇印之《终南望余雪》一方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参加科举考试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据《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进京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要求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但祖咏只写了四句就已经表达完整,不愿画蛇添足写成六韵十二句的长律。当考官要求他重写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看法断然拒绝,其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
全诗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用一“秀”写出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北坡的整体印象,次句用一“浮”字写出终南山余雪生动景象,第三句转笔用“明”写出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貌,末句承上句的夕阳,“以一个”增“字写出融雪时节冬日傍晚的寒冷。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此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辛丑元宵前后,古城长安遭遇断崖式降温,室内又逢市政部门残喘式供热,寒增而热减,虽陷于楼谷之中无法望见终南余雪,却仍可切身体会出祖咏诗作的韵味与意蕴。遂将网友所治此诗之印稿略加调整,上石凑刀,二日成印。是以记。
辛丑正月廿三日夜瑞年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