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彦章代皇太后书
(2025-10-17 14:39:18)
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
宋. 汪彦章
汪藻(1079-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江西)人。早年向徐俯(黄庭坚的外甥,南渡诗人)、韩驹(江西诗人)学诗,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宋徽宗时,汪藻与胡伸俱有文名,时有“江左二宝,胡伸汪藻”之称。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封新安郡侯。汪藻嗜书学古,著述颇富,著有《浮溪集》60卷。后人常比拟当过宰相的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思想家陆贽(754-805年, 字敬舆)。
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其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宋高宗亲书赠以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诗句:“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你以翰林学士的身份,继续兼任起草和颁布皇家诏令的重任,你用黄麻纸书写的诏书,就像儒家六经一样典雅庄重)。可是汪藻的诏令制诰是为宋高宗所写,不是他自己的思想。当年金兵入侵汴京时,汪彦章作《贺李纲右丞启》文,内有:“精忠贯日,正二仪倾侧之中;凛气横秋,挥万骑谈笑之顷”。可是李纲仅当了77天的丞相,就被宋高宗罢相。汪藻起草诏书,反而斥责李纲:“具官某空疏而不学,凶愎而寡谋”,口气完全两样。当初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实属迫不得已。汪藻为张邦昌开脱:“内以拯黔首将亡之命,外以纾邻国见逼之威”。可是赵构秋后算账,命汪藻写诏书赐死张邦昌,句却成了:“而不能抗虎狼强暴之威,徒欲为雀鼠偷生之计”? 宋高宗故王八蛋也。其实封建体制的出尔反尔,从来就没有变过。
文章的第一段写二帝北掳,宋庭不得已立张邦昌为帝,张邦昌忍辱负重,实乃事急从权,并不愿意。次段写张邦昌迎接自己听政。最后写康王接位有日,百官拟同舟共济,以期中兴。同时追溯宋太祖功业,借光武中兴与晋文公复国典故,阐明政权转移之必然。全文用典精准、结构严谨,被陈寅恪推为宋四六文典范,同时人孙觌(di,1081-1169年)赞其“闳丽精深”。
《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译文
前有敌国兴师,都城失守,凶兆之气,环绕宫阙。继而二帝蒙尘,祸及宗庙,天、地、人三灵盼择新主。众恐中原之无主,姑令旧辅而临朝。张邦昌虽义愤填膺,然以死而辞任。但事迫于危,唯变通可救险。一则内救临亡之百姓,二则外缓邻国之威逼。遂成九庙之安,坐免一城之酷。
乃以衰病之躯,起于闲废之中,迎置宫闱,进加位号。沿皇后之典制,成靖康之复业。吟诵“屯”卦生机之意,坐视国家覆灭之危。反躬自问,残躯犹存;仰天长叹,流涕何从?太祖开基,上天眷顾。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并无失德。故虽举族有掳北之难,然天下有拥怀之心。
于是,乃眷贤王,近在帝侧,顺天应人。从康王之旧日藩府,续大宋之宗庙大统。汉家十世厄运,终有光武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幸有重耳尚在。兹惟天意,夫岂人谋?同定安危至计,以致万民太平。今布告四方,深明我意!
《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原文
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jin,凶兆之气)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祸及宗祊(beng,宗庙),谓三灵(上天、地神、人鬼)之改卜(另行抉择)。众恐中原之无主,姑令旧弼(辅)以临朝。虽义形于色,而以死为辞,然事迫于危,而非权莫济。内以拯黔首(平民)将亡之命,外以纾(shu,缓和)邻国见逼之威,遂成九庙之安,坐免一城之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