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2015-08-12 08:41:17)
标签:

股票

财经

教育

时评

文化

分类: 案例开发/案例教学

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一、《金融的逻辑第十三章》:“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摘选

在金融行业,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政府接管过很多银行,其中规模最大的举措要数1932年由联邦政府成立的“国家再建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它不仅给处于危机中的金融公司提供贷款,而且花了13亿美元(在相对规模上相当于今天的2000亿美元)买了近6000家私人银行的股份。等经济复苏、银行业稳定之后,由“国家再建金融公司”代表政府持有的银行股份都卖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者干脆让这些政府拥有的银行私有化。

1984年,当时美国的第7大银行——“大陆伊力诺依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 and Trust)在德州等地因投资油田而呆坏账太多,出现潜在的挤兑危机。由于那家银行太大,“大到不倒”,随时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为避免一场金融危机,联邦政府注入资金并接手其80%的股份。在政府因呆坏账而损失近10亿美元后,该银行被重新改组私有化,变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最近的一次是1989年由联邦政府成立的“信贷银行清算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其背景是1980年代利率高涨,大量信贷银行资不抵债,一场金融危机眼看要拖垮美国经济。“信贷银行清算公司”代表联邦政府接手747家私人信贷银行,共接手近4000亿美元的呆坏账。之后,该机构再将这些银行资产一一卖出给私营企业。到1995年,纳税人共付出1240亿美元左右的代价,但银行业已全面恢复正常,“信贷银行清算公司”的使命结束,当年就关门了。

二、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1970年代以来,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实行扩张性的信贷计划。虽然大陆伊利诺银行并没有稳定的核心存款来源。与其他美国大型银行不同,大陆伊利诺银行贷款主要通过出售短期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吸收欧洲美元和工商企业及金融机构的隔夜存款来保证发放贷款的资金需要。

资产业务方面,1977年至1981年,大陆伊利诺银行每年的的贷款增长速度高达19.8%,高出同期其他美国16家最大银行贷款增长率五个百分点。贷款过度扩张带来贷款风险,问题贷款规模越来越大。1982年,超过90天还没有按时付息的贷款额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6%,该比率比其他银行高一倍以上。

负债业务方面,大陆伊利诺银行的资金来源很不稳定,易变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的数量约占总资产的53%。

经营效益方面,1984年第一季度大陆伊利诺银行财务报表出现了亏损。

198458日,消息面开始流传大陆伊利诺银行将要倒闭。美国其他银行拒绝购买大陆伊利诺银行发行的定期存单,银行原有的存款人拒绝对到期存款进行展期续存。511日,大陆伊利诺银行流动性难以为继,被迫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借入36亿美元用以维持流动性需要。517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向公众保证该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宣布协同美联储、其他美国大银行联合向大陆伊利诺银行注入资金。公众对该银行的信心依然没有恢复,该银行在两个月内存款流失高达150亿美元。

19847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控股80%,接管伊利诺银行,采取系列措施,使该银行渡过危机。

 

案例讨论题

1、流动性管理对商业银行有什么意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有哪些手段?

2、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流动性管理有哪些问题?

3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案例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什么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

(美)伯南克著,宋芳秀、寇文红等译:《大萧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本文由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商学院副教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汉编写。报刊发表请联系杨长汉本人banker10@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