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逸明曾峥|点评小楼诗词

(2019-03-02 11:31:11)

杨逸明 | 点评小楼诗词

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等。

获奖作品点评:

一等奖2名
615060

夜宿中越边境小镇

百年恩怨总难分,息尽炮声鸡犬闻。
两岸春山灯火暖,相逢只隔一溪云。

杨逸明点评:战争与和平的题材历来是诗词创作的一个重大题材。两岸这么美好的景色:春山、灯火、鸡犬、一溪云……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与“炮火”联系在一起。可是人间的恩怨,往往就会置这些美丽的景色甚至人的生命于不顾。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的向往,对于幸福生活的珍惜,对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期盼,尽在几句小诗中,似不露声色,却溢于言表,读来发人深思。

附陈海洋七绝 

田园春日


顽童放学不归家,蝴蝶飞来共逐花。隔院蜻蜓枝上立,慢伸小手过篱笆

闻“黑户”可落户

寒沁山河忽见春,孤蓬泪尽拂前尘。微躯苟活存天地,命到如今可做人。 

寄 人
一抹烟云梦未休,何堪寄与故人收。夜来君向清溪别,垂柳今晨才绿头。 

山 中
细雨沾衣才湿泥,兴随鸟语入云低。林深不识春山路,忽见桃花出小溪。

聚 会

别后沧桑三十年,红尘再得举杯缘。席间偶尔俱无语,各有心声不可传。 

417029

七夕

浮云敛尽一河清,久坐瓜棚凉自生。屏息欲听天上语,秋虫偏向耳边鸣

杨逸明点评: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晴朗的七夕之夜,坐在瓜棚底下连凉意也不在乎了,为的是听一下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时的絮絮情话,却偏偏被不懂事的秋虫叫声给搅和了。全诗就是作者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发痴发呆,描述的情景却幽美动人。想来好笑,天上的话你听得见么?古人云:“诗情愈痴愈妙。”此首得之。


二等奖3名。
999089
夜市早归

隔雨一窗灯已燃,知妻起早备儿餐。开门看久双双笑,我下班时你上班。
杨逸明点评:百姓生活,社会底层的夫妻,正是在平淡处见真情。丈夫主外夜出晨归,妻子主内早起晨炊,为的就是生活和孩子。全诗层次分明,第一句写景,“隔雨”的“窗”,“燃”起的“灯”,不禁使人想起“西窗烛”下“话巴山夜雨”的那一对唐代的夫妇。第二句写妻子操劳,却不说自己的辛苦。第三句写夫妻,“久”字耐人寻味又使人感动,“笑”字引人感叹又惹人羡慕。第四句写一下班一上班,夫妻交接班,如此辛苦,却毫无怨言。勤劳的普通家庭的夫妻能如此恩爱,当代许多腰缠亿贯的夫妻还闹离婚岂不愧煞?读此诗自可品出很多言外的意思来。古人云:“是真佛只说家常。”能以旧体诗词写当代人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写出情趣来,就是好诗。
503042
秋夜
淡月泠泠暗复明,中庭风定已三更。一虫檐下应无事,不解秋心自在鸣。

杨逸明点评:夜月明灭,中庭风定,正是诗人写诗之时。不料诗人诗未写成,小虫倒抢先吟唱起来,想来比诗人还无事可做。诗人写诗,自然是“解秋心”之人。小虫一定“不解秋心”,却也鸣得自在。全诗写秋夜情景,诗人不好好写诗,却与秋虫较起真来,实在有趣。“诗有別趣”,信然。

557054
上清溪漂流

足底清溪劈面山,天光一线晦明间。游人但逐波流去,管得前程几道弯?

杨逸明点评:有时写风景,写得美丽;写游览,写得生动。可是细细一想,似乎不只是在写眼前之景,觉得言外有意。此诗读到最后一句,似乎就若有所悟,分明是在写人生。古人云:“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言外之意,也不可强求生搬硬套,要自然而然,一笔忽然带到,最妙。
三等奖5名

603058
临窗,听流浪艺人拉琴有题

二泉拉得入心神,更映乡愁月一轮。听到夜深皆散去,街头唯剩曲中人

杨逸明点评:写欣赏音乐,古来诗作颇多,此首写得也很出彩。整首诗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先是听二胡曲,牵出“乡愁”和“月”。第三句写时间过程,夜深曲终人散。最后一句最传神,“街头唯剩曲中人”,演奏二胡的人已经完全投入曲中,不再是现实中人,有无听众已经不再重要,这也呼应了首句“拉得入心神”。可见已经全身心进入角色了。而能不能真正进入角色,正是真假艺术家的分水岭。
004002
照镜

镜中人似我,我问镜中。一个藏心事,双双不展

杨逸明点评:生活中一个细节描写,写的趣味盎然。古人云:“无奇趣何以为诗?”心中有事,瞒得过旁人,自然瞒不过自己,否则就是自欺欺人。自己的心事,除了自家知道,还有谁是知己者?想来好不伤感。此意通过“照镜”轻松道出,词虽浅,亦自有深意焉。
40032
再过桃园

不解春风年少时,夭桃树下负相思。经年重步桃园路,枝上花开知不知。

杨逸明点评:美好的时光已经擦肩而过,回首年少时期错过的机会,能不后悔?自己刚刚醒悟,还问桃花“知不知”,真是个傻得可爱的不解风情的老小孩了。写诗要用诗家语。诗家语或痴得出奇或憨得有趣,或乱得在理,或俗得有味,或疯得直爽,或傻不拉叽得天真可爱,或胡言乱语得别出心裁,或莫名其妙得妙不可言。此不可对不懂诗家语之人言道也。
09024
晨行

迎风知冷暖,人物各匆匆。多少同行者,渐失迷雾中。

杨逸明点评:人生像乘坐公交车,上车下车,或站或立,乘车时间有长有短。此诗写人生感慨,仿佛也有此意。短短二十字,言简意赅地勾勒出一幅匆匆奔忙、冷暖自知、有时同行有时散失的人生图画。
039007
叶殇

题记,某秋日早起,见环卫工人用木棍劈打树叶,问其原因,言上面领导如此安排,以防零星脱落不止,可一劳永逸。每年如此,不待木叶红黄。仰看树枝多畸形状,因思绿化之初衷,不觉黯然神伤。试一赋。

花缀情何限,荫垂古道长。若君怜厚意,容我到金黄。

杨逸明点评:代树叶说话,控诉长官意志害人。读来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郭橐驼转》中的话:“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郭橐驼以种树之道,移之官理。此诗也有寓意,树有贡献,当年开花、遮阴,今天连顺其自然到树叶变金黄之日都不能等到,联想到百姓顺其自然到颐养天年的太平日子也不能享受,想来都是令人感叹的事情。

918085 (539)

打工回家

车堵山中又彻宵,寒星望断叹村遥。楼高真许爹娘憩,何用相思暮复朝。

杨逸明点评:打工回家途中受阻,前两句写归心似箭。后两句转入“叹村遥”的原因,因为是想念父母,不但希望父母住得好,而且更希望住得近,可谓是个大孝子也。读来感人。
772072 (509)

过明祖陵

草木冬来敛翠华,墓陵萧瑟噪寒鸦。滔滔淮水东流去,载得兴亡第几家?

杨逸明点评:怀古吊古,历来所作甚多,大多沉郁工稳,往往成为套路,虽然并无不好,但总觉得有点落套。此首也是如此,“第几家”云云,也似曾相识。“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样的意象,都唱成电视剧的插曲了。写诗需要创新,要有能翻出如来掌心的意识和本领。古人云:“后之人未有不学古人而能为诗者也。然而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

720068 (437)

夜宿龚滩古镇

红叶苍崖夹岸行,吊楼灯影泊舟轻。乌江到此深情碧,况复巴山夜雨声。

注:乌江上游的水碧清。

杨逸明点评:写景甚美,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此类诗,可得较高分,不能得很高分。因为今人能写,古人也能写,所谓置于古人诗中可以乱真者。今人可以夜宿古镇,但不能成为古人,当代人写出有当代情趣的诗更佳。
001001 (194)

山中小池

香岸生幽草,空林落鸟音。邀来泉水聚,一鉴透天心。

杨逸明点评:前两句写小池之景,后两句也有奇思妙想,全篇虽然以“邀来”两字绾合,但是总觉得有点松散,“天心”甚突兀,似乎前后不搭。古人所谓“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此不可不慎。
1459098 (176)

林中单车

谁锁单车小径深,露珠红叶惹初心。白裙后座春风里,一串银铃响到今。

杨逸明点评:首句写小径单车,是眼前景。次句引起回忆,因为“小径单车”“露珠红叶”既是眼前景,也是当年景,所以不由得引出“初心”。后两句揭晓谜底,原来有个“白裙”女子,曾坐在单车的后座上,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使人难忘,至今回响耳畔。此首写回忆一个片段,有情有义,写来有条不紊,层层递进。古人云:“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写诗如编戏,亦复如此。
2136131 (167)

留守儿童

独过新年灯火明,两行热泪亮晶晶。床头翻出全家福,对着爹妈喊一声。

杨逸明点评:留守儿童对着父母照片喊一声爹妈,情景感人。虽然有造境之嫌,然打造得入情入理也未尝不可。此首情境均在情理之中,故感人。诗词创作,须注重细节的描写,绝句小令篇幅短小,不象叙事长诗可以有较多的细节描写,但也不能忽视。有时是否抓住并呈现了具体的那些细节,往往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郑虹霓(安徽六安)

《南歌子·消夏忆童年》

绿树粘知了,银塘捉蟹鱼。花裙总被湿泥污。鞋子孤零,归路两踟蹰。

篱落寻萤火,开灯哭鸭雏。阿娘摇扇说诗书。凉露清泠、伴我梦如酥。
 

杨逸明点评:

热爱生活的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作为诗人,写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此词将童年的场景一一写来,字里行间充满留恋之情。最后以“凉露清泠、伴我梦如酥”作结,收束全篇,使得全词似散而不散。当代许多诗词作者,往往向古人搬运典故和词藻,堆砌了许多典故和词藻以为就有了书卷气和典雅的韵致,但是却忘记了炼意。如果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都是向古人借贷得来,当代人写的诗词就失去了自己活色生香的现代元素。有专家说:“彼将求古人之残骸于墟墓中,而不顾其远于现实之生活,抑亦非善学古人者。”(林庚白语)此首词遣词造句有书卷气,但是有当代人的生活气息,不枝不蔓,可读。 

高海生(山西)

《金缕曲·爱妻三周年祭》

寂寞空余悔。悔那堪、卅年一梦,孤坟相对。深杳泉台无邮路,三载离怀难寄。痛彻了、肝肠心髓。争奈兰因成絮果,一生情,遗失严冬里。风冷落,云憔悴。

他乡凭酒消年岁。却消得、愁多绪乱,笺疏词费。残梦茫茫浑无迹,惯看夜窗明晦。滴尽了、千行清泪。旧事再三重头数,待掰开、心上轻揉碎。长夜里,耐回味。

 

杨逸明点评:

悼亡诗词,古来多有佳作,元稹的“昔日戏言身后事”、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诗句,都读来使人掉泪。此首词也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如剥蚕茧,层层抽丝,似乎总在伤口上撒盐。读此词中“一生情,遗失严冬里。”“残梦茫茫浑无迹,惯看夜窗明晦。”“旧事再三重头数,待掰开、心上轻揉碎。”使人想起纳兰性德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的句子:“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前人评纳兰此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移来评高词亦甚允当。

 

林峰(香港)

《沉疴初瘉咏怀二首》(选一)

余抱恙久矣,几曾心冷。幸蒙亲友嘘寒,诗朋问暖,始现康复曙光。转觉岁换新年,雅怀一振,披襟遥望,得句几行。云尔!

沉沉病榻卧多时,几度风寒几度思。多少梁材终易老,万千诗稿不堪遗。
应怜弱骨他乡瘦,更慰清怀故友知。闻道暖阳春有力,待看云树发新枝
 

杨逸明点评:

老诗人经历了风风雨雨,人情冷暖,自然会感慨万分,更何况是“抱恙久矣”之时。但是有了“亲友嘘寒,诗朋问暖,”适逢新年,竟然觉得“雅怀一振”,写下此诗。首联叙述所遇,颔联抒发感慨。颈联写感激之情。尾联写顿觉回春之感。老诗人在遭遇不如意事身心疲惫之际而不消沉,诗中透露的是热爱生活的心态,倔强不屈的性情,积极向上的能量,能让读者会心一笑,点头称善。古人云:“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此诗并无惊天动地之语,然处处流露真情实感,平易感人。 

孙延红(山东)

《元旦》

韭叶葱心白玉虾,擀皮包馅捏成花。欢愉不为迎新岁,儿女今天要到家
 

杨逸明点评:

前两句只说包饺子之事而已,写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两句紧扣题意,写的自是新年应有之景。第三句忽然一转,明明是元旦,却说不为了新年,有话欲说,又偏不说出缘由。所谓蓄势,为下句留有施展的余地。尾句说出心事,原来是儿女今天要来。儿女上门,本是平常事,竟然惹得父母如此看重,不同寻常,甚至大惊小怪,喜出望外,可见儿女不常来,好不容易到了新年才来,让父母久盼才至,这竟然成了当今一大社会现象。父母之心,如此可怜,儿女知否?此诗章法,先是铺垫,不紧不慢,一转后忽然抖出包袱,发人深思,教人感慨。有包袱不可急于抖出,要卖关子,铺垫足了再抖,才有效果。这首诗就有这样的效果。

刘鲁宁(上海)

《自祁县列车返沪途中》

冬雪新晴别小城,耳边琴曲恁多情。列车窗外日西没,正是离歌入尾声。 

杨逸明点评:

摄取乘坐火车时的一个片段,时值冬雪新晴,告别了小县城回大都市,火车开了,人便进入了旅途,这正是听到一首琴曲的开始。一直听到火车的窗外夕阳西下,这首离歌曲正好接近了尾声。作者肯定是陶醉了,他听后的感受如何?诗里没有过多地描述,只是说了“恁多情”三字。作者不惜花费笔墨描述了听琴的地点和时间,渲染了听琴的环境。而正是此时此景,琴曲声的醉人之深更是不言而喻的,琴声如何动听就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吧。写诗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兵不在多而在精,这才是擅长用兵者,写诗能如此,这才是擅长写诗者。
 

张志坚(上海)

《冬至夜烧烤店上班随感》

忽忽又冬至,岁寒炉益亲。一襟烟火色,廿载白云身。

理想活如炭,青春燃作尘。人生不停站,思此小伤神。


杨逸明点评:

作者是夜烧烤店的经营者,却又喜爱写诗,于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炉、碳、燃、烟火等等都写到诗里。但光是罗列眼前之物,还不能成为诗。必须把这些眼前之物有机地组合起来,有所寄托,富有活力,才能点石为金。袁枚有诗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正是此意。烟火给衣襟染了色,理想像碳一样有了活性,青春也燃烧成了尘土,于是作者觉得感伤,因为来沪打拼已经二十载,一直东挪西移,没个稳定经营场所和住处,此身总像是飘忽的白云。一个在社会底层为生活奔波,勤劳干活的摊点经营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忽忽又冬至,岁寒炉益亲”、“一襟烟火色,廿载白云身”的句子不由得使人想起了白居易笔下“满面尘灰烟火色”、“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好酒也只是用寻常米酿出,此诗感人处正在于此。


武阳(天津)

《新春自遣》

庸人唯懒散,无欲亦无求。秃笔书真相,闲言述自由。

官衙疏诫训,地狱未传勾。窃喜偷生乐,行吟更解忧。

杨逸明点评:

说自己是懒散的庸人,说自己“无欲亦无求”,看来都是反语,作者还是很勤勉的,对于人生毕竟还是有所求的。求什么?不是物欲,不是名利,而是用自己手中之笔写出真相,追求自由。这个做法,如不掌握好一个度,是要惹是生非自找麻烦的。作者当然掌握的很好,所以官衙也不找他谈话,地狱也未找他麻烦。作者自嘲自己还能“偷生”,所以仍要以行吟为乐,一解烦忧。看来社会言论还是有了一定自由的,并不如某一段时期那么可怕。读此诗,作者的不驯的风骨,幽默的性格,冷峻的语言,都会给读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冉长春(达州)

《示照客湘侄孙家》

水下楼摇水上楼,银花火树大江流。童儿小嘴偏难捂,不是渝州是达州。
 

杨逸明点评:

诗的前两句,只是描写一下一张故乡风景照片的画面,却分外生动形象。一个“摇”字,使得画面就动了起来。因为自己家乡达州建设得非常美丽,夜景之美酷似重庆,作者非常自豪,给人看达州的照片时,也许对方以为是重庆(渝州),也许是作者故意说这是拍摄重庆的风景,以此显摆一下。不料小孩子嘴快,说出了照片拍摄的真实地点。生活当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将故乡的美丽,作者的自豪,孩子的天真,表述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诗歌创作中,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就是说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运用细节描写,能够使诗歌走出平庸,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


1532099(9分)

钓翁

一对烟波百虑忘,竿丝日共柳丝长。空归未减来时兴,不钓鱼虾钓夕阳。

曾峥评:文从字顺之作。着力在末句,惜未出新。
 

968088(8分)

题荷花图

一纸红香入画屏,凌波更有小蜻蜓。微风翠盖传秋语,惹得鱼儿侧耳听。

曾峥评:文从字顺之作。末句卑滑。


1663101(7分)

过芦花浦

流水深深夹岸流,双双白鸟立汀州。渔船误入芦花浦,不觉青春已白头。

曾峥评:前三状景,尚能文从字顺,末草草收场。 


720068(7分)

夜宿龚滩古镇

红叶苍崖夹岸行,吊楼灯影泊舟轻。乌江到此深情碧,况复巴山夜雨声。

注:乌江上游的水碧清。

曾峥评:喜其有景、境。 

431030(6分)

办公楼见有燕筑巢

沐雨披风梦已赊,无论故国与天涯。年年只在人檐下,遑问王家或谢家。

曾峥评:欲做翻案文章,格局只在几案内。第三句即已全盘说破。

465039(6分)

咏煤油灯

身高半尺体晶莹,一抹莲花顶上生。眼底不分贫富客,皆从暗处送光明。

曾峥评:或自谓双关蕴藉,然实则说破无馀。老干体每以此类自矜,特拈出以儆初学。

869078(6分)

 我的老年生活梦想

一畦蔬果一篱花,一卷诗书一盏茶。一抹夕阳斜照里,一双背影我和他。

曾峥评:夕阳、斜照,天地乃宇宙之乾坤耶?全篇皆老干趣味。 


1962119(6分)

羊城暮春

梅雨霏霏初放晴,半烟半雾湿花城。林间坐久莺声换,惟有青芒落地声。

曾峥评:次句老干。喜其能状景、境。

1969120(6分)

大城山红叶

秋风拐进大山怀,巧与枫林挨脸来。相互深情瞧一眼,你红霜叶我红腮。

曾峥评:尚未文从字顺,毕其功于末句,只得矫揉造作四字。

 

1989122(6分)

迎春花

喜雨冲寒涤旧尘,纤枝垂蔓嫩芽新。相牵一夜东风至,串起金星点亮春。

曾峥评:末句有可取。

 

2099126(6分)

家庭厨师

香味频飘沁齿牙,碧蔬红肉伴鱼虾。亲情绽放围裙上,一朵油花胜百花。

曾峥评:不是一朵油花,是二十八块隔夜腻油斑,淋不湿,擦不干。
 

439031(6分)

晨游湘园

曲廊跃水绿杨迎,嘤鸟依人风露清。如镜平湖虽浅小,能装一片好心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