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园诗话》 下 (清)袁枚 著——2

(2017-07-25 21:26:00)
分类: 名家论述

《随园诗话》 (清)袁枚 著——2

二六

 秋霜初下,木叶未凋,而浮萍先悴。松江张梦喈之女玉珍有句云:“梧阴尚覆阶前草,秋信先残水面花。”虽眼前景,无人道过。又《赠归燕》云;“空巢为汝殷勤护,重到休迷故主楼。”真仁人之言。玉珍嫁太仓秀才金瑚,有孝子之称。

读后感——“秋信先残水面花”,这个“残”字用得妙

二七

 凡攻经学者,诗多晦滞。独苏州江郑堂藩诗能清拔;王兰泉司寇之高弟子也。《登齐云山》云:“危梯高百步,曲折径通幽。人与鸟争路,僧邀云住楼。山收千里翠,石放众溪流。空际闻钟磬,声从何处求?”《寓楼》云:“东风料峭觉衣单,楼阁虚空梦未残。病里已教花事去,愁来肯放酒杯宽?画图劝客看山色,书卷留人忍夜寒。去岁家书今岁达,老亲为我定加餐。”《送兰泉从方伯升司寇入都》云:“民情爱冬日,朝命转秋官。”抑何工切!

二八.

 余十二岁,受王交河先生兰生知,入学;十五岁,受李安溪先生清植知,补增;十九岁,受帅兰皋先生念祖知,食饩。感知己之恩,求王、李二公诗不可得。近在汪松萝《清诗大雅》中,得帅公《春园》云:“群香多扑鼻,空翠总沾衣。良以得春趣,因之忘世机。径幽当晓寂,禽小见人飞。我意适如此,看云何处归。”又,《秋信》云:“柳残池受月,花落径添泥。”《弹琴》云:“耳边犹有韵,空外绝无声。”

 

读后感——“我意适如此,看云何处归”,“何处归”用得妙,“归”字更妙。

“柳残池受月,花落径添泥”,“受”字用得好灵脱

二九

 彭湘南布衣,与陈沧洲先生同乡交好。陈殁后,无所依归,以选诗为生。癸酉来金陵,年七十余矣,杖头挂古钱数枚,朱履白发,招摇过市。为余言:沧洲诗宗少陵;诵其《石峡看月》云:“薄暮村难辨,依微古渡旁。空江悬网罟,落日下牛羊。水落滩声缓,山高树影凉。开篷看月色,夜久渐为霜。”他如:“夜雨邻灯舟似市,经年旅泊水为家。”“竹榻耳随天籁寂,纸窗云共佛香飘。”皆佳。

 

读后感——“竹榻耳随天籁寂,纸窗云共佛香飘”,好一幅梦境。

0

 松江提督张云翼,以公侯世职;而《严滩》一首,独出新裁。其词云:“漫整荷衣拜逸民,滩声犹自动星辰。富春近日谁渔父?天子当年有故人。名到先生才是隐,贤如光武不称臣。只因曾作梅家婿,外氏家风爱隐沦。严先生为梅福之婿,事见《逸史》。”又;“明月到楼忘是夜,桃花无水不成春。”俱有意思,不似贵人笔墨。

读后感——“明月到楼忘是夜,桃花无水不成春”,“忘”字,用得极妙,极鲜活。

三一

康熙末年,布衣能诗者,金陵有屈思齐景贤,苏州有李客山果。二人俱落落孤高,与朱草衣别一风格。客山诗,余见甚少。屈长于五古,工夫胜草衣,而性灵不如。在僧壁见《与马秋田、沈方舟、姚玉亭观秋色》云:“香阁层峦上,登临落照边。钟声传下界,人语近诸天。红叶齐争艳,秋花静可怜。萧然林壑外,归鸟度寒烟。”《莫愁湖》云:“一自美人去,至今芳草生。”诗境冷淡,可以想见其人。余宰江宁,从不来一见。

 

读后感——“一自美人去,至今芳草生”,笔法果然奇特。

 

三二

天长陈烛门以刚壬辰进士,与王孟亭同年,论诗两不相合:以王好险拗,而陈平和故也。陈长于投赠。《赠顾侠君》云:“心厌承明恋钓槎,题名江上有笼纱。鼓钟清庙元和笔,箫管扬州大业花。重碧千卮倾北道,软红十丈忆东华。相看淮海诗人尽,携手平山日又斜。”

 

读后感——“相看淮海诗人尽,携手平山日又斜”,有豪放之感。

三三

沈阳唐俊公英司关九江,四方诗人游者,必有唱和。余于《诗话》中已详言其坛坫之盛;先生诗,尚未见也。近始得其《归舟即景》云:“逸兴忙中减,兹游片刻清。岸虫随橹急,渔火贴波明。山暗残阳灭,江寒夜气生。莫教惊野浦,恐散白鸥盟。”《环翠亭纳凉》云:“古亭雅集趁新凉,明月依人照异乡。老树静风鸦睡稳,山衙报漏鼓声忙。向平心事谁知己?庾亮襟期自笑狂。《白雪阳春》歌满座,不堪回首少年场。”读之,想见盛世升平,官领闲曹之乐。其子名寅保,貌如冠玉,早入翰林,出锡山嵇公之门:人以为先生礼士尊贤之报也。

读后感——“渔火贴波明”,好一个湖中月,静!

“《白雪阳春》歌满座,不堪回首少年场”,应当珍爱青春年华。

 

三四

 杜紫纶先生选《唐人叩弹集》,专尚中、晚。学者从兹入手,可免粗硬槎丫之病。而宗法少陵、山谷者,意颇轻之。先生《虎丘雨后》云:“六宫花老泪胭脂,点点残红坠晚枝。自是东风无着处,本来西子有归时。锦帆冷落青帘舫,玉管阑珊《白伫》词。双桨绿波留不住,半塘烟柳雨如丝。”先生翰林前辈,与余同试光明殿,恰未一握手。

《读后感——“双桨绿波留不住,半塘烟柳雨如丝”,好一幅湖波春景画面。

三五

 沈归愚言沈方舟诗,藏少弋家。少弋已亡,求之不得。杭堇浦言方舟诗在福建布政使张廷枚家。或少弋即方伯之宗人,未可知也。沈诗音节沉雄,得明七子梗概,而新颖过之。足迹所到,足以助其豪宕之气。如《下朝阳》云;“似闻风雨作,前有大滩来。一气双江合,孤城百粤开。鳌身移岛屿,蜃口出楼台。倚棹怀湘子,桥成力大哉。”余每过滩,先闻声响,读此方知其妙。他如叫、泊》云:“竹喧归鸟后,村静饲蚕时。”《天启德陵》云:“内竖一朝祠宇遍,爱书三案士林空。”《怀宗思陵》云:“一剑割将公主爱,九门报道寺人开。”《泰山》云:“四岳共推青帝长,一峰还古丈人尊。”皆脍炙人口。有长安陶友兰者,爱其诗,临卒,命以《方舟诗集》置棺中为殓。亦异人哉!

《随园诗话》 (清)袁枚 著——10读后感——“一气双江合,孤城百粤开”,如雷贯耳也。

“四岳共推青帝长,一峰还古丈人尊”,豪迈。

“竹喧归鸟后,村静饲蚕时”好一幅动静的相映傍晚。

 

三六

 虎丘山塘有白傅旧堤,其碑为居民埋匿。汪松萝掘得之。沈赋诗云:“片石苔封阅岁华,凭君磨洗认龙蛇。从今觅得春风路,送与吴娘踏落花。”王昊庐宗伯捐赀赎甲寅难妇百余口。沈赠云:“红泪千行溅铁衣,倾家不惜援重围。挥金欲笑曹瞒吝,只赎文姬一个归。”

读后感——一个“归”字,胜过千言万语。

三七

 雍正间,宣城有布衣葛鹤、字云衢者,诗笔颇清,年未四十而亡。陈古渔诵其佳句云: “巢倾争宿鸟,鞭响过桥驴。”“衣雨屡迁孤客馆,秋风先瘦异乡人。”

 

读后感—— “巢倾争宿鸟,鞭响过桥驴。”——令人如临其境,“争”,“过”用字平凡显奇妙。

“衣雨屡迁孤客馆,秋风先瘦异乡人。” ——“先瘦异乡人”,难道没有亲朋好友吗?“先瘦”二字,读起来令人心酸啊。

................

三八

 诗用眼前之典,能贴切便佳。陈烛门《赠李天山》云:“老人吹火窥刘向,天子临轩问长卿。’’杨兼山《在户部岁暮》云;“孙簿当年犹祭灶,崔丞近日只哦松。”姚姬传《赠陶生》云;“贫无素业弹长铗,行入朱门着小冠。”语俱妙。而姚诗似有所讽。

 

读后感——读起来,令人如临其境。尤喜欢这个“着”字。

三九

 诗有无心而相同者。陶篁村《偶成》云:“闭户浑如坐佛幢,弹琴作伴影成双。多情只有萧萧竹,时带斜阳绿到窗。”姚姬传亦有《凉阶》一首云:“凉阶今夕又飞萤,倚槛风前已涕零。人迹不如修竹影,每随明月到中庭。”陶《题阅江楼》云:“木落天空阔,鼍鸣岸动摇。”亦奇伟可喜。沈方舟《出峡》云;“舟掷波心去,人穿石罅来。”王兰泉《舟至玉屏》云:“人从激箭流中坐,船在崩崖罅里行。”

读后感—— “弹琴作伴影成双”,令人新奇不已。

 

“人迹不如修竹影”,是啊,此时此刻的心儿是多么的孤单啊。

“木落天空阔,鼍鸣岸动摇”,有豪气。

“舟掷波心去,人穿石罅来。”,如临其境也。

“人从激箭流中坐,船在崩崖罅里行”,人生和不如此!

O

 丙子,年家子陶时行以胡氏《一房山诗集》见示,作者六七人。壬寅秋,余过芜湖。主人漱泉淳邀游其处,屋不甚多;而窗对赭山,门临湖水,洵鸠江一胜景也。集中管松崖太史干珍云:“日夕山水碧,泠然秋更清。微风湖面至,初月竹稍生。排雁银筝柱,跳鱼玉尺声。不愁归路晚,村火似星明。”淡霞山明府如水云:“入室菊排三径秀,开窗风送一山秋。”仲烛亭蕴檠秀才云:“小阁乍开双白板,秋山刚借一屏风。”宋笠田明府树谷云:“沙外鸥眠闲胜客,竹间禽语妙于诗。”主人《晓起》云:“残月林中挂,晴云空际生。北窗幽梦觉,天色欲微明。露沮蕉花重,烟凝竹叶清。迎风倾两耳,恰好一蝉鸣。”

读后感—— “初月竹稍生。排雁银筝柱”。

“开窗风送一山秋”。“秋山刚借一屏风”,“竹间禽语妙于诗”,好句出佳景,欣赏学习了。

“迎风倾两耳,恰好一蝉鸣”,有亲身体会的。

四一

 出入权贵人家,能履朱门如蓬户,则炎凉之意,自无所动于中。宋人咏《松》云:“白云功成谢龙去,归来自挂千年松。”汪易堂苍霖咏《菊》云:“不蒙春风荣,讵畏秋气肃?”可谓见道之言。汪又有《白桃花》云:“褪尽铅华露一丛,轻阴漠漠淡烟笼。渔郎错认仙源路,洞口春深雪未融。”《七夕呈冰玉主人》云:“神光瑷谴有无中,灵驾云衢一水通。欲乞天孙为补拙,明朝移巧到城东。”皆言外有意。

 

读后感—— “白云功成谢龙去,归来自挂千年松”,豪迈气概。

“不蒙春风荣,讵畏秋气肃?”,发人深省。

“渔郎错认仙源路,洞口春深雪未融”,“欲乞天孙为补拙,明朝移巧到城东”,世事洞明皆学问。

四二

 

 

 

 宝山徐水乡,名崧,不事举业,专攻诗,年三十三而卒。卒前十日,病卧床,语其父云;“儿往谒洞庭阴君矣。惟一生心血在诗,可以遗稿付吾友浦翔春藏之。”其时浦犹未知其死也,梦与水乡谈甚乐,自言已死四日矣。今游赵秋谷先生门下,讲诗工夫大进,一笑而去。浦为刻其诗,号《百删小草》。《海上秋兴》云:“鱼鳞千户县初成,高筑回塘似带横。天任孤城沦碧海,帝争尺土与苍生。扶桑日射帆樯出,碣石云开岛屿明。极目滔滔烟水阔,秋风无浪总堪惊。”《吊韩蕲王》云:“宋家犹有西湖在,且自骑驴遣暮年。”《此夕》云:“明知惜玉须完璞,无那看花想折枝。”皆有性灵。孔北海云:“今之后生,喜谤前辈。”水乡咏《鹦鹉》刺之云:“怪侬巧弄无多舌,才解人言便骂人。”又刺元稹云:“君臣儿女情无二,报国曾无薄行流。”

读后感——“秋风无浪总堪惊”,胜似千言万语。

“宋家犹有西湖在,且自骑驴遣暮年”,应读懂人生。

“才解人言便骂人”,乐得我肚肚痛。

好月三圆弹指算,秋枫叶里再开颜.

四三

 水乡有友吕步瀛,字仙客,亦工诗而早亡。《赠冯云九》云:“名士门生羽士师,仙坛步上少年时。男儿只道封侯易,误到头颅白未知。”冯弃儒入道,故吕羡之。亡何,二人俱亡。

 

 读后感——“男儿只道封侯易,误到头颅白未知”,何不富贵视粪土!

四四

 余尝谓陆放翁、康对山俱一入权门,名为小损。然士大夫宁为权门之草木,勿为权门之鹰犬。何也?草木不过供其赏玩,可以免祸,恰无害于人;为其鹰犬,则有害于人,而己亦终难免祸。东坡《咏马季长》云:“不碍依梁冀,何须害李公!”虽是落第二层身份而言之,亦可悲也。

读后感——当明世事警言。

四五

 

 

 

 王兰泉方伯诗,多清微平远之音。拟古乐府及初唐人体,最擅长。自随阿将军征金川,在路间寄《南斗集》一册。读之,做诡奇险,大得江山之助;方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也。

10 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补一句——“洞万代史,唱万种诗”

《过瓮子洞》二首云:“急溜从东来,锐石忽西拒。水为石所搏,奔流竟回注。岂知限坡飑,欲走不得去。回旋蹴浪花,蓄势作驰骛。何为一叶舟,竟往杀其怒?舟水相撞舂,进退屡独豫。乘间突而前,奇绝诧径度。”大石如覆舟,小石如断臼。其色侔猪肝,其状肖熊首,其积累重赢,其裂豁破缶。谲诡非一形,争出扼溪口。三石更颀然,似结烟霞友。临空出窍穴,大小靡不有。俾受篙师篙,真宰信非偶。”《舁舆短歌》云:“下山走坂丸,上山逆水船。下用四人夹,上用四人牵。长绳系板当胸穿,舁者二耦趋而前。二十四足相后先,如鱼逐队蚁附膻,如羊倒挂禽齐骞,我身托舆舆托肩。肩上尺木垣以缘,莫怪倪倪走不前,脚底千峰方刺天。”

读后感——特别欣赏“脚底千峰方刺天”!

四六

 人间:“惧内之说,始自何时?”余戏云:始于专诸。《越绝书》称专诸与人斗,有万夫莫当之气;闻妻一呼,即还:岂非惧内之滥觞乎?五代时,朱温虽凶暴,亦有专诸之风。其他文学之士,如王、谢两公,张稷、李阳诸典故,固无论矣。人又问:“惧内可见于诗歌否?”余只记唐中宗宠韦后,优人因裴谈与宴,知君臣同病,唱《回波词》曰:“回波尔似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如李老。”后喜,以束帛赐之。

读后感——“惧内之说,始自何时?”,古代也有“妻管严”?乐啊。

四七

“哥”字最俗,不入诗文。惟唐时张元一主司郎中《咏静乐县公主》云;“马带桃花锦,裙拖绿草罗。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其时,武懿宗短丑,而其妹甚长,人呼妹为“大哥”。公主与则天并行,则天命元一嘲之,故云尔也。此外,白香山诗有“何似沙哥领崔嫂,碧油幢引向东川”。沙哥者,杨汝士小名。居易,则杨之妹婿也。元世祖称其臣董文炳为“董大哥”,亦奇。

读后感——“哥”字最俗,不入诗文。——但看用在哪里了。

四八

仪真石大年有《渔父》词云;“橛头艇子送生涯,来往苕溪与若耶。手把一竿春又老,钓丝牵上野桃花。”浦翔春《渔父》词云:“水之涯,山之麓,蓼花行,芦花宿,不脱蓑衣酣睡足。得鱼换酒笑向天,月落空江自歌曲。”二诗俱妙。石又有句云:“手劈芭蕉充茧纸,眼看蝌蚪学虫书。”

读后感——“得鱼换酒笑向天,月落空江自歌曲”,如临其境。

“手劈芭蕉充茧纸,眼看蝌蚪学虫书”,想象奇特

四九

路途行役之诗,明将军瑞有句云:“沿途听爆竹,逐驿读春联。”邵元直孝廉有句云:“行旌最喜晴,畏热转思雨。”皆行路之实情实景也。邵又有句云:“马蹄易碍非芳草,鸦背难留是夕阳。”“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剧怜车马驰驱苦,幸喜山川应接忙。”皆妙。又,“车前细雨织成帘”七字,亦颇是路中雨景。

读后感——尤喜欢“马蹄易碍非芳草,鸦背难留是夕阳”,“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剧怜车马驰驱苦,幸喜山川应接忙”,更是立意奇妙。学习了。

“车前细雨织成帘”,如临其境。

O

杨升庵曰:“诗至杜而极盛;然诗教之衰自杜始。理学至程、朱而极明;然理学之暗自程、朱始。非杜与程、朱之过也,是尊杜与程、朱者之过也。”《客座赘语》曰:“李于鳞诗律细而调高;然似吴中暴富儿局面,止是华美精致。若杜少陵,便如累世老财主,家中百物具足;即偶然陈朽间错,愈见其为富有也。”两段议论甚佳,故录之。

10 读后感——各领风骚数百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