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 下 (清)袁枚 著——2
(2017-07-25 21:26:00)分类: 名家论述 |
《随园诗话》 下 (清)袁枚 著——2
二六
读后感——“秋信先残水面花”,这个“残”字用得妙
二七
二八.
读后感——“我意适如此,看云何处归”,“何处归”用得妙,“归”字更妙。
“柳残池受月,花落径添泥”,“受”字用得好灵脱
二九
读后感——“竹榻耳随天籁寂,纸窗云共佛香飘”,好一幅梦境。
三0
读后感——“明月到楼忘是夜,桃花无水不成春”,“忘”字,用得极妙,极鲜活。
三一
康熙末年,布衣能诗者,金陵有屈思齐景贤,苏州有李客山果。二人俱落落孤高,与朱草衣别一风格。客山诗,余见甚少。屈长于五古,工夫胜草衣,而性灵不如。在僧壁见《与马秋田、沈方舟、姚玉亭观秋色》云:“香阁层峦上,登临落照边。钟声传下界,人语近诸天。红叶齐争艳,秋花静可怜。萧然林壑外,归鸟度寒烟。”《莫愁湖》云:“一自美人去,至今芳草生。”诗境冷淡,可以想见其人。余宰江宁,从不来一见。
读后感——“一自美人去,至今芳草生”,笔法果然奇特。
三二
天长陈烛门以刚壬辰进士,与王孟亭同年,论诗两不相合:以王好险拗,而陈平和故也。陈长于投赠。《赠顾侠君》云:“心厌承明恋钓槎,题名江上有笼纱。鼓钟清庙元和笔,箫管扬州大业花。重碧千卮倾北道,软红十丈忆东华。相看淮海诗人尽,携手平山日又斜。”
读后感——“相看淮海诗人尽,携手平山日又斜”,有豪放之感。
三三
沈阳唐俊公英司关九江,四方诗人游者,必有唱和。余于《诗话》中已详言其坛坫之盛;先生诗,尚未见也。近始得其《归舟即景》云:“逸兴忙中减,兹游片刻清。岸虫随橹急,渔火贴波明。山暗残阳灭,江寒夜气生。莫教惊野浦,恐散白鸥盟。”《环翠亭纳凉》云:“古亭雅集趁新凉,明月依人照异乡。老树静风鸦睡稳,山衙报漏鼓声忙。向平心事谁知己?庾亮襟期自笑狂。《白雪阳春》歌满座,不堪回首少年场。”读之,想见盛世升平,官领闲曹之乐。其子名寅保,貌如冠玉,早入翰林,出锡山嵇公之门:人以为先生礼士尊贤之报也。
读后感——“渔火贴波明”,好一个湖中月,静!
“《白雪阳春》歌满座,不堪回首少年场”,应当珍爱青春年华。
三四
《读后感——“双桨绿波留不住,半塘烟柳雨如丝”,好一幅湖波春景画面。
三五
《随园诗话》
“四岳共推青帝长,一峰还古丈人尊”,豪迈。
“竹喧归鸟后,村静饲蚕时”好一幅动静的相映傍晚。
三六
读后感——一个“归”字,胜过千言万语。
三七
读后感—— “巢倾争宿鸟,鞭响过桥驴。”——令人如临其境,“争”,“过”用字平凡显奇妙。
“衣雨屡迁孤客馆,秋风先瘦异乡人。” ——“先瘦异乡人”,难道没有亲朋好友吗?“先瘦”二字,读起来令人心酸啊。
................
三八
读后感——读起来,令人如临其境。尤喜欢这个“着”字。
三九
读后感—— “弹琴作伴影成双”,令人新奇不已。
“人迹不如修竹影”,是啊,此时此刻的心儿是多么的孤单啊。
“木落天空阔,鼍鸣岸动摇”,有豪气。
“舟掷波心去,人穿石罅来。”,如临其境也。
“人从激箭流中坐,船在崩崖罅里行”,人生和不如此!
四O
读后感—— “初月竹稍生。排雁银筝柱”。
“开窗风送一山秋”。“秋山刚借一屏风”,“竹间禽语妙于诗”,好句出佳景,欣赏学习了。
“迎风倾两耳,恰好一蝉鸣”,有亲身体会的。
四一
读后感—— “白云功成谢龙去,归来自挂千年松”,豪迈气概。
“不蒙春风荣,讵畏秋气肃?”,发人深省。
“渔郎错认仙源路,洞口春深雪未融”,“欲乞天孙为补拙,明朝移巧到城东”,世事洞明皆学问。
四二
读后感——“秋风无浪总堪惊”,胜似千言万语。
“宋家犹有西湖在,且自骑驴遣暮年”,应读懂人生。
“才解人言便骂人”,乐得我肚肚痛。
好月三圆弹指算,秋枫叶里再开颜.
四三
四四
读后感——当明世事警言。
四五
10 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补一句——“洞万代史,唱万种诗”
《过瓮子洞》二首云:“急溜从东来,锐石忽西拒。水为石所搏,奔流竟回注。岂知限坡飑,欲走不得去。回旋蹴浪花,蓄势作驰骛。何为一叶舟,竟往杀其怒?舟水相撞舂,进退屡独豫。乘间突而前,奇绝诧径度。”大石如覆舟,小石如断臼。其色侔猪肝,其状肖熊首,其积累重赢,其裂豁破缶。谲诡非一形,争出扼溪口。三石更颀然,似结烟霞友。临空出窍穴,大小靡不有。俾受篙师篙,真宰信非偶。”《舁舆短歌》云:“下山走坂丸,上山逆水船。下用四人夹,上用四人牵。长绳系板当胸穿,舁者二耦趋而前。二十四足相后先,如鱼逐队蚁附膻,如羊倒挂禽齐骞,我身托舆舆托肩。肩上尺木垣以缘,莫怪倪倪走不前,脚底千峰方刺天。”
读后感——特别欣赏“脚底千峰方刺天”!
四六
读后感——“惧内之说,始自何时?”,古代也有“妻管严”?乐啊。
四七
“哥”字最俗,不入诗文。惟唐时张元一主司郎中《咏静乐县公主》云;“马带桃花锦,裙拖绿草罗。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其时,武懿宗短丑,而其妹甚长,人呼妹为“大哥”。公主与则天并行,则天命元一嘲之,故云尔也。此外,白香山诗有“何似沙哥领崔嫂,碧油幢引向东川”。沙哥者,杨汝士小名。居易,则杨之妹婿也。元世祖称其臣董文炳为“董大哥”,亦奇。
读后感——“哥”字最俗,不入诗文。——但看用在哪里了。
四八
仪真石大年有《渔父》词云;“橛头艇子送生涯,来往苕溪与若耶。手把一竿春又老,钓丝牵上野桃花。”浦翔春《渔父》词云:“水之涯,山之麓,蓼花行,芦花宿,不脱蓑衣酣睡足。得鱼换酒笑向天,月落空江自歌曲。”二诗俱妙。石又有句云:“手劈芭蕉充茧纸,眼看蝌蚪学虫书。”
读后感——“得鱼换酒笑向天,月落空江自歌曲”,如临其境。
“手劈芭蕉充茧纸,眼看蝌蚪学虫书”,想象奇特
四九
路途行役之诗,明将军瑞有句云:“沿途听爆竹,逐驿读春联。”邵元直孝廉有句云:“行旌最喜晴,畏热转思雨。”皆行路之实情实景也。邵又有句云:“马蹄易碍非芳草,鸦背难留是夕阳。”“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剧怜车马驰驱苦,幸喜山川应接忙。”皆妙。又,“车前细雨织成帘”七字,亦颇是路中雨景。
读后感——尤喜欢“马蹄易碍非芳草,鸦背难留是夕阳”,“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剧怜车马驰驱苦,幸喜山川应接忙”,更是立意奇妙。学习了。
“车前细雨织成帘”,如临其境。
五O
杨升庵曰:“诗至杜而极盛;然诗教之衰自杜始。理学至程、朱而极明;然理学之暗自程、朱始。非杜与程、朱之过也,是尊杜与程、朱者之过也。”《客座赘语》曰:“李于鳞诗律细而调高;然似吴中暴富儿局面,止是华美精致。若杜少陵,便如累世老财主,家中百物具足;即偶然陈朽间错,愈见其为富有也。”两段议论甚佳,故录之。
10 读后感——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