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242):明文徵明《醉翁亭记书画合卷》

标签:
文徵明醉翁亭记书画合卷明容庚捐赠展中国美术馆 |
分类: 北京瞬间元明清书画 |
在中国美术馆
“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看明文徵明《醉翁亭记书画合卷》。
从1956年至1979年,容庚先后捐赠广州美术馆(现广州艺术博物院)书画1083件,其中国画629件,书法410件,日本画5件,拓片8件,其他31件。这是国家接受个人捐赠古代书画的最大宗之一。广州艺术博物院是此次展览的承办单位,参加展出的明文徵明《醉翁亭记书画合卷》是容庚捐赠的作品之一。
容庚(1894-1983年),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出身清末书宦之家,幼年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他喜欢收藏金石书籍,署其室名“五千卷金石书室”,录其序跋为《金石书录》;得商周彝器百数十事,纂辑为《颂斋吉金图录》及《续录》,得丛帖二百五十余种,编其目为《丛帖考》,收集明清以来书画,得一千三百卷轴、册并及所见五百余种,为《颂斋书画录》。容庚在教育上也颇具成就,为我国培养了不少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
《醉翁亭记》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欧阳修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受牵连。欧阳修被以莫须有的“张甥案”贬知滁州。欧阳修居滁州,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对,怡然乐观,为政之余,陶醉于“环滁皆山”的景色,常偕僚属留连于琅琊山中,与州民同乐而成为历史佳话。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欧阳修的学术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的游山助兴。欧阳修以“醉翁”作为亭名,并由此创作出了《醉翁亭记》。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醉翁亭记》初刻于宝宋斋石碑。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善画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法宋元。其山水画粗细有别,以细笔为其主要面貌。作品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蕴藉含蓄,格调文秀清雅。亦擅花卉、兰竹、人物。名重一时,为“吴门派”代表人物,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徵明资料可参见《北京瞬间(160):明文徵明(款)洛原草堂图卷》、《北京瞬间(861):明文徵明琵琶行行书卷》、《北京瞬间(2373):明文徵明松石高士图》、《北京瞬间(2870):明吴门四家文徵明猗兰室图卷》、《北京瞬间(4007):明文徵明真赏斋图卷》、《北京瞬间(4463):明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参照,绘其图、书其文。画中山林毓秀,太守与客人饮宴亭中,《醉翁亭记》书于其后。
书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郁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甚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暝变化者,山间之朝暮。野芳发而幽香,嘉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甘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觥)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
明,文徵明(1470—1559年)
约1551年作
纸本设色
高27.2厘米,长97.5厘米
广州艺术博物馆藏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细节
明,文徵明
题跋一:滁阳胜地也。《醉翁亭记》永叔雄文也。兹览征仲书之复绘为图,妙迹也。他日游斯地,登斯亭者,岂独意不在酒,将并山水而失之矣。好事者幸持以勒诸石。司勋氏皇甫汸识。
题跋印:来凤亭(朱文长方印)
斯文自持(白文方印)
百泉山人(朱文方印)
皇甫汸(1497-1582年),明嘉靖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子循,号百泉、百泉子,斋名浩歌亭。皇甫录第三子。明中期吴中( 长洲) 诗人。作品有 《皇甫司勋集》 《皇甫司勋庆历稿》 《解颐诗话》 《百泉子绪论》 存世。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题跋一
题跋二:文衡山居士,贡至京师,授翰林待诏。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模宋元。既悟笔意,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文嘉《行略》)
公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或劝其草次应酬,曰:“吾以此自娱,非为人也。”(黄佐《衡山公墓志铭》)
待诏小楷、草书、行书深得智永笔法,评者云“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书史会要》)
题跋印:臣瀛(朱白文联珠印)
竹西(白文长方印)
鉴藏印:房氏珍藏(白文长方印)
题跋、收藏者房瀛,为乾隆年间江苏高邮人,善画。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题跋二
题跋三:衡山画师沈石田,又自立门户,山水、花鸟一一臻妙。凡有故人子属、方外贫窘者索之,竟未尝或倦。藩邸中贵,绝不往还。生平自励如此。片纸只字,人争宝之。寿至九十犹矍铄焉。(《图绘宝鉴》)
题跋印:清白家风(朱文方印)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题跋三
题跋四:文先生既写《醉翁亭图》,又复书《记》。画体秀逸萧疏,固有风流自赏之趣。书法严整,铁画银钩,风骨卓然,直造晋唐诸贤之室,有令人不能楷模者。一书一画细按之,皆属真迹,信是合璧奇珍,可勿宝诸?乾隆四十三年,岁在戊戌七月廿二日。后学灵峤房瀛识于树德堂。
题跋印:柴门深处(白文长方印)
树德堂(白文方印)
房瀛(白文方印)
灵峤(白文方印)
雅酒颠(白文方印)
清白家风(朱文方印)
鉴藏印:不求金玉宝但愿子孙贤(白文方印)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题跋四
题跋五:有商人以十金求作画者,公面斥曰:“仆非画工,汝勿以此污我。”其人大惭而去。凡富贵者来求,多不与。贫交往往持以获利至有待以举火者。即此以见衡山先生立品之高,存心之厚。其较以笔墨图名利者,又不啻霄壤矣。乾隆五十二年六月七日,灵峤再书于雨窗。
题跋印:信天翁(白文长方印),房瀛之印(白文方印),禹(朱文方印)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题跋五
题跋六:乾隆五十七年,岁在壬子闰四月十有二日,长夏寂坐中庭,神倦无事,因于箧中翻得文衡山书画手卷,领略一过,如神游五岳,殊觉精神清爽。是亦快事也。时年八十午余书记。
《醉翁亭记书画合卷》题跋六
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