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216):齐白石《借山图》之一至之四

标签:
借山图齐白石白蕉书屋祝融峰洞庭君山 |
分类: 北京瞬间近当代书画 |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览,看齐白石《借山图》之一至之四。
1902年,齐白石的好友夏午贻邀请他赴西安担任其如夫人的家庭教师,这开启了齐白石8年的“五出五归”。8年的远游,齐白石跋涉过洞庭湖、长江、黄河、漓江、珠江,登临或路过华山、嵩山、庐山,增长了见闻,结识了很多朋友,品鉴过八大、石涛、金农的作品,对其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1909年回到家乡后,齐白石开始整理远游的画稿,绘制成形制大致相同的一套册页,命名为《借山图》(有时他也称之为《借山吟馆图》),老人自记到:“吾有《借山吟馆图》,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皆中国风景,为山水写照。”《借山图》现存22开,珍藏于北京画院。
借山图之一
释文:平淡无奇。衡恪。
钤印:芝(朱文),陈衡恪印(白文)。
陈衡恪即为陈师曾。齐白石是构奇造险的高手,但《借山图》中某些画面又显得极为平淡,如第一开,仅以墨笔随意勾画山坡上一间被竹木环绕的村舍,屋后一段疏落的篱笆。画面极为简单,甚至有点单调,让人想起星斗塘边的白石老屋,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间民居,这正是齐白石诞生之地。难怪陈师曾在此画上题写了“平淡见奇”四个字。
借山图之一
齐白石
高30厘米,宽48厘米,1910年,册页
借山图之二(白蕉书屋)
钤印:白石翁(白文)。
借山图之二(白蕉书屋)
齐白石
高30厘米,宽48厘米,1910年,册页
借山图之三(祝融峰)
钤印:老苹(朱文)。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海拨超过1000米,祝融日出也是一胜景。同样是画日出,齐白石将山势蜿蜒如龙的祝融峰绘于画幅右侧,左侧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将红日绘于左下方的云气之上,既符合山间看日出与湖上看日出的不同观感,也突显出祝融峰的险峻。
借山图之三(祝融峰)
齐白石
高30厘米,宽48厘米,1910年,册页
借山图之四(洞庭君山)
钤印:木居士。
《洞庭君山》构图极为简洁,中景为君山岛,近处一艘帆船,远处一轮红日从云层中喷薄而出,大面积的空白,更显湖水辽阔之感。此画他后来又画过多幅变体画,如在狭长的立轴上,还是三个景物,但空间拉得更开。
借山图之四(洞庭君山)
齐白石
高30厘米,宽48厘米,1910年,册页
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