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2021-02-05 07:41:44)
标签: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王武丁时期

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国家博物馆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铸造于商王武丁时期,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2年。

相传于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早年流传经历颇为波折。新中国成立后入藏前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

20021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后母戊青铜方鼎是其中之一。

后母戊鼎已经三次绘入我国邮票:1964825日,国家邮政发行一套《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其中第八枚“司母戊鼎”;201278日,国家邮政发行一套《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馆藏文物-鼎”,图案以票中票的形式再现了《殷代铜器》特种邮票中第八枚司母戊鼎2016713日,国家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图案是“后母戊”青铜方鼎

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基本陈列展区,看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 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 2厘米,重832.84千克。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髯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饕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 77%、锡11. 64%、铅2. 79%, 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195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根据鼎内壁的青铜铭文,经过考证,认定这尊大方鼎铭文为司母戊三个字,于是这尊历经沧桑的大方鼎有了自己的名字——司母戊鼎。经考证司母戊鼎是商文王丁为了祭祀母亲而专门铸造的。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妇好墓司(后)母辛鼎等的发掘,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质疑:司母戊应该是后母戊才对。因为后有君主之义,例如夏后指的就是夏朝的君主。母是母亲的意思,所谓后母,不是继母之义,而是指君主的母亲,是她(君主的母亲)的名字。后母戊三字连起来是君主的母亲戊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了后母这种说法。所以在20113月底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从四个方面看)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细节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铭文拓片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殷代铜器》特种邮票 司母戊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殷墟》特种邮票“青铜器”后母戊鼎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中国古代基本陈列

北京瞬间(4881):青铜重器“后母戊”青铜方鼎

国家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